作者:肿瘤瞭望 ioncology
2017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会议于10月27-28日召开,在由罗志国副教授主持的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CMUP)专场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MUP诊治中心刘欣医生 分享了一则原发不明肿瘤病例,CMUP团队的专家胡夕春教授(肿瘤内科)、杨慧娟教授(肿瘤妇科)、周良平教授(放射诊断科)、王奇峰教授(病理科)、章英剑教授(核医学科)和侯意枫教授(乳腺外科)也对这则病例作进一步的讨论诠释。
一、病例汇报
这是一位55岁已绝经的女性;CA125升高;宫腔印戒细胞癌浸润;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初步诊断:子宫内膜肿瘤切除术后。
现病史: 2017.6外院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 CA125 92.3IU/ml;但是患者无腹痛腹胀,无阴道出血、无发热等不适;进一步彩超检查发现双侧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稍厚。2017.8.28外院行宫腔镜+分段诊刮+电除术,术中见子宫前壁下段见一赘生物,15*10*15mm大小。
术后病理:(宫颈)粘液及少量宫颈组织;(宫腔)子宫内膜间质见多灶印戒样细胞浸润,转移性癌不能除外。免疫组化:CK(+), Ki-67(3%+),Villin(-),KpI(-), CK20(-),ER(-),PR(-),Vimentin(-),CEA(-),CK19(+),S100( -),特殊染色AB/PAS+。
既往史:2015年发现右乳内上象限可及一肿块,无触痛,多次复查彩超及钼靶检查均提示良性病变;2015.6.25外院钼靶:双侧乳腺少量腺体型,右乳内结节影,双乳腺体小叶增生,BI-RADS 2。8年前右侧卵巢因巧克力囊肿行剥除术;9年前内镜下胆囊切除术;10余年前左侧卵巢因巧克力囊肿行切除术。
个人史/婚育史:1-0-0-1, 52岁绝经。
家族史:父亲死于贲门癌;母亲患胰腺癌。
讨论问题1 :这位患者的子宫病变是原发还是转移?
杨慧娟教授:这位患者的妇科病史有三个特点:①患者曾经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做了两次手术,一侧卵巢切除,另一侧做了剥除,留下了一侧卵巢。②随访过程中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行宫腔镜+分段诊刮+电除术,在子宫内膜间质和肌层看到了印戒细胞癌。③在整个病程中CA125一直是升高的,但也不是很高。因为宫体的印戒细胞癌多半是来自于胃肠道,所以我们首先建议做胃肠道检查。因为患者发生过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子宫肌腺症的基础上,子宫是有可能发生印戒细胞癌这类肿瘤的,因此这则病例有可能是原发,更有可能是转移。
胡夕春教授:如果是来源于胃肠道,比如胃癌,我们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在粘膜上看到病变。子宫的原发灶就不一样了,因为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发生异位症的地方如果子宫内膜发生癌变,子宫粘膜上可能看不见。因此,这位患者的确有可能是原发,也有可能是转移。
讨论问题2:鉴于这位患者是原发还是转移不能确定,下一步应根据什么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发灶?
王奇峰教授:印戒细胞癌最常见于消化道系统,且在子宫这个部位容易出现转移。所以建议下一步进行消化道检查来寻找原发灶。
二、患者在CMUP中心的就诊情况
患者于2017.9.20参加了CMUP多学科讨论。CMUP团队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胸壁乳腺上方扪及一个2cm肿块,边界不清,无触痛,质地硬。双锁骨上、双腋下(-)。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CMUP专家讨论后,提出了三个可能的原发灶是:胃肠(行胃镜和肠镜检查);子宫、卵巢(盆腔MRI);乳腺(乳腺MRI)。
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性质待定;组织学诊断为浅表粘膜慢性炎。肠镜检查结果是结直肠粘膜慢性炎。盆腔MRI发现右侧附件区有信号强化,子宫内膜强化欠均匀,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发病灶(图1)。
图1
接下来进行PET/CT 检查,乳腺病灶的检查结果如下(图2)。右乳局部FDG代谢稍高,SUV最大值2.6,虽然目测可辨,但半定量值不太高,所以不能完全作为恶性证据。
图2
接下来进行乳腺专科检查(图3):钼靶显示在右乳贴近胸大肌部分有一块增厚,从片子上看并不能称之为肿块。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比较明确的分叶状肿块,形态上符合恶性肿瘤特点。
图3
在MRI之前已做过穿刺确诊(图4),因此BI-RADS分级为6。病理诊断为浸润性癌。
图4
讨论问题3:患者每年体检,而右乳肿块长了2-3年,为什么都没有发现?
胡夕春教授:这则病例的启示是,医生应该去为病人做常规体检,不能忽略体格检查。这位患者每年体检,经常告诉医务人员:右乳这地方好像高出来一点,医生建议她去拍片,但是钼靶拍不到这块。最终是因为患者有了CA125升高的症状,经过一系列检查才发现右乳浸润性癌,所以,即使我们已经有了PET/CT、磁共振、二代测序等先进检查工具,但肿瘤诊断的最基本依据还是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周良平教授:乳腺癌诊断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是钼靶、超声和磁共振。首先钼靶非常方便。超声与钼靶有一些互补性,对于致密性乳腺,超声有其优势;相对于超声,钼靶对钙化的检测更为敏感。磁共振除了在钙化检测方面较差,在其他各方面准确率都非常高。这位患者的右乳肿块靠近边缘,位置很深,常规钼靶检查很有可能会漏掉,导致了检查的假阴性结果。这种情况需要做临床体格检查,摸到肿块后,专门做这个位置的影像学检查。致密性乳腺需要加超声检查,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再接受磁共振检查会更好。
讨论问题4:这位患者的诊断依然不明确,右乳和宫腔的免疫表型不完全一样。这则病例是双原发还是单原发?如果是双原发,宫腔的病灶从哪里转移的?如果是单原发,哪一个是原发灶?下一步治疗是先化疗还是先手术?如果手术的话采用哪种手术方式?
这位55岁女性,宫腔发现印戒样癌细胞:ER/PR均(-);PET/CT显示子宫内膜肿瘤术后,仅右乳肿块代谢稍高;右乳穿刺发现浸润性癌:ER/PR均强(+)。
杨慧娟教授:子宫病灶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间质和肌层里面,所以肯定是转移过来的。但患者又有一侧附件肿块,所以有可能子宫病灶是从附件肿块转移过来,虽然CA125不是很高,但附件还是有可能是恶性的。另一方面,右乳乳腺已证实有乳腺癌,很可能是从乳腺转移过来的,所以不能确定是双原发还是单原发。在这种情况下,鉴于肿瘤局限加治疗性诊断的需要,故首选手术治疗。在子宫手术方面,我们决定行剖腹探查术+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根据切下来的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再决定是否扩大手术范围。
侯意枫教授:从钼靶和磁共振来看,均提示该乳腺病灶呈浸润性生长,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均未有肿大,再结合PET/CT影像也未见有增大且伴代谢增高的淋巴结,所以我们认为乳腺病灶应该是原发的,而子宫、附件的病变,从乳腺转移过去的可能性较小。况且,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的病灶呈印戒细胞样的形态,ER、PR均是阴性的。因此,当时考虑可能是乳腺和妇科两种肿瘤的可能性大,所以均认为有手术的必要性。
胡夕春教授:乳腺和子宫都有癌症,是一个一个手术切除,还是联合手术?CMUP团队讨论后决定为这位患者实施联合手术。
三、手术治疗
2017.10.09 妇科和乳腺外科进行联合手术。手术方式是:右乳腺癌保乳术 + 右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子宫伴右附件切除术 + 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复杂肠粘连松解术+ 大网膜切除术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
杨慧娟教授:因为按照手术切口分类原则,乳腺部位手术是Ⅰ类切口,我们的妇科手术是II类切口,所以由乳腺外科先进行手术。
侯意枫教授:因为术前患者妇科的肿瘤来源还不明确,乳腺病灶只有2cm左右,而且是单一病灶,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所以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保乳加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手术方式。可是手术中,送检前哨淋巴结6枚,有3枚转移,所以只能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19/24转移,这一方面让我们觉得出乎意料,但同时也为我们梳理清楚患者病情的脉络,指明了方向。
杨慧娟教授:腹水阴性,肝胆脾胃横膈大网膜肠管均无殊。子宫体正常大小,左附件缺如,右卵巢以及输卵管粘连包裹,质地偏硬,盆腔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术后切开标本见宫腔底部有少许增生样组织。
接下来行广泛子宫伴右附件切除术,在等待冰冻病理报告的过程中,鉴于存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行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是基于双原发的前提而选择的手术方式。我们根本不知道淋巴结到底有没有转移。此外,胃肠道探查没有摸到明显的肿块。
四、找到原发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理会诊结果如下:
图5
图6
经过手术和术后病理检查,已明确这位患者是乳腺小叶癌转移至卵巢,但是否是乳腺小叶癌转移至子宫?对此高度怀疑,因为两者的免疫表型(ER/PR)不完全一致。因此对子宫体肿瘤行肿瘤组织起源基因检测(图7),检测结果明确提示子宫腺癌为乳腺癌转移!
图7
最终明确诊断:右乳浸润性小叶癌(pT1N3M1, IV期)右附件、宫腔、淋巴结转移,Luminal A型。
王奇峰教授解读:从细胞形态上来说,乳腺原发灶细胞是经典印戒样细胞形态,胞浆比较透明,免疫表型为ER/PR阳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也是印戒样细胞,但比乳腺原发灶的细胞稍大,形态上有一定差别,免疫表型为ER/PR阴性。卵巢的转移癌细胞形态与乳腺原发灶是一致的,子宫的转移癌细胞形态与腋窝是一致的。在免疫表型特征大多一致,唯一不同的就是ER和PR,结合90基因检测的结果,我们认为这位患者是乳腺小叶癌转移到子宫和卵巢。
讨论问题5:为什么有那么多淋巴结转移,而影像学检查都没有发现?
术前体检、PET/CT、MRI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发现:腋窝淋巴结19/24,盆腔淋巴结56/56见癌转移。
胡夕春教授:这位患者的淋巴结都很小,但已经发生转移,这是浸润性小叶癌的特点。我们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年纪大的小叶癌患者,通常3mm、5mm的淋巴结已经发生转移,而且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很多。
章英剑教授:PET/CT检查时仅发现右乳肿块,其它部位并未见到阳性征象,术后病理发现很多淋巴结转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PET/CT检查对于肿瘤分期是有优势的,但前提之一是肿瘤要有足够的大小,如果太小它是会看不清的。如果肿瘤的大小足够,但是含印戒细胞成分,或者肿瘤实质细胞较少,糖代谢不高或糖代谢虽高但又被快速代谢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较高)等,均可能表现为假阴性。
五、病例总结
这是一位绝经后女性,无症状,体检发现CA125升高(不是症状和体征!);首先发现宫腔印戒样细胞癌(不是原发灶!);进一步检查发现右乳占位(强调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子宫、附件、淋巴结转移(不是一个一个手术,而是联合手术!)。这位患者治疗成功是多学科综合诊治的结果!
CMUP诊治中心简介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是国内第一个CMUP诊治中心。中心主任为胡夕春教授,CMUP诊疗组主诊医师为罗志国副教授。罗志国副教授在会后采访中谈到:“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诊断不清楚的病例,因此我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年3月份成立了CMUP诊疗小组,今年9月份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这个福尔摩斯团队包括肿瘤内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介入科、病理科、外科、妇科、细胞室等多学科的专家。希望利用医院强大的诊断平台,利用一些新的诊断技术,能为患者找原发灶明确诊断,对于找不到原发灶的患者,会利用新的一些技术,比如免疫组化、肿瘤起源基因检测,为患者寻找可能的组织起源,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兄弟单位来和我们开展合作,以进一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结果。”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