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理误诊的主观因素

迈新诊断 1554 评论
[导读] 笔者曾经在《病理误诊的若干原因与对策》(2014.4.7)中将病理误诊分为错诊、漏诊、低诊和过诊4种情况,并简单地将误诊原因分为个人因素和集体因素两个方面,粗略地分析了个人因素。回头看看,觉得有些简单,特对个人主观因素再度剖析。

作者:刘德纯教授

1.基础知识不牢固 

病理诊断无疑需要坚实的组织学和病理知识,此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人际交流和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推断推理能力等等,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诊断经验不足  

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即使是理论知识深厚的博士,也无法完成病理诊断工作。经验不足主要是指:

①从事病理诊断工作的时间短,读片数量不多;

②处于基层单位,病理标本太少,很多病种长年接触不到。

③学习不够刻苦,满足于个人诊断任务之内的硬任务,而不去研读档案片和典型片。纪小龙教授的体会是要阅读1万例以上才能发初步报告,经手3万例以上才能复查下级医生的报告。经手5万例以上时才能解决疑难诊断。他说“任何高明的病理医生都是从切片堆上站起来的”,确实是经验之谈。

3.虚荣心强  

有的人知识经验和诊断能力不足,但有高职称和(或)高学位,放不下架子,甚至刚愎自用,自恃位尊才高,或害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而听不进或不屑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宁可冒险诊断,难免出现错误。这里既有虚荣心的问题,也反映出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状态。

4.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大多数常见标本可凭经验“一目了然”。但也有一些病例需要借助免疫组化、特染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进行鉴别诊断。但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它只能起辅助作用,无法替代人的知识和经验。过分依赖辅助检查,难免会出现片面的诊断甚至误诊。

5.过分强调形态表现,忽视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等资料 

任何疾病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病理所见只是机体某一局部病变的瞬间现象,因此很难通过这种局部的、一时的表现去把握疾病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所以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病理学专家,单凭形态做诊断,也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6.过分强调镜下功夫,忽视大体检查 

有的病理医生不重视大体检查,放任下级医生独自取材。有时由于大体检查不认真,或取材不充分,使镜下诊断发生偏差。因此应该重视大体检查,正确取材,避免遗漏主要病变,并结合镜下所见进行诊断。

7.作风不正,工作马虎 

病理无小事,少数初学者工作粗枝大叶,缺乏细致、认真、严谨的作风,容易发生瑕疵或失误,上级医师必须加强监督和指导,从严要求,帮助年轻医师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8.缺乏主动的学习和交流  

有些病理医师不注意购置学习资料,也不主动争取外出学习交流,或不主动向上级医师请教,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甚至故步自封,满足现状,难以与时俱进。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