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对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思考

春柳新枝 华夏病理 1885 评论

20年多前,我曾根据所在城市病理科的状况向当时的卫生局长提议依托实力较强的医院建立区域性病理诊断中心。10多年前也曾经设想创建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为未设病理科的医院提供病理诊断服务。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变成现实,但我对第三方或区域性病理诊断中心的发展却一直在关注着和思考着。不久前,我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公立医院,到本地新建的区域性病理诊断中心,体验一把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经营和运作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笔者认为,第三方或区域性病理诊断中心是对医院病理科的有益补充,也可以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值得鼓励和支持。从病理学专业的角度来看,要做好第三方病理诊断工作,还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和改进。

1.严格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中心多数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仪器,但这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病理诊断中心还应视质量为生命,致力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行,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以保证和提高质量。目前,许多病理中心都在加强质量控制,并已获得多种认证,但整体上并不平衡。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既可提高该中心的社会可信度,确立其在本行业内的地位,也有利于推行诊断报告互认。

2.提高诊断水平  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是取信于临床医师和病人的关键。为此,在诊断流程的管理,参考书刊的购置,业务学习的制度,诊断责任的追溯,初检复检的落实,疑难病例的处理,辅助手段的推广等,都应向正规医院病理科看齐。实际上,区域性病理诊断中心的管理与工作人员基本都来自公立医院,在这方面应有丰富的经验。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尊重他们的经验和意见,推动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人才培养  引进人才的诊断水平是诊断中心诊断水平的标杆。据了解,许多诊断中心的人才结构呈哑铃状,主要由少数高年资的诊断医师和部分成长中的年轻医生或新手组成,而中年诊断骨干相对缺乏。鉴于病理诊断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病理中心的领导应有长远观点,舍得招聘诊断人才,包括能够熟练工作的老手和刚毕业的新手。请老手发挥传帮带作用,用几年时间带出一批也能独立诊断的病理医师;对新手要加强培养,包括以老带新,规划化培训等措施,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健全病理诊断梯队。

4.完善信息系统  病理诊断需要紧密联系临床。而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在与临床沟通方面相比医院病理科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包括HIS系统和LIS系统等,尽快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使病理医生能方便地查获有关的临床信息,检验结果或影像资料,提高病理诊断的效率和质量;也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获知病理检查的进程和诊断结果,提高临床的满意度。


刘德纯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174医院病理科特聘专家

曾兼任蚌埠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病理学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蚌埠市病理学专科学会主任委员。

从事病理学教学、诊断和研究工作已40年,培养年轻病理医师、硕士生20余名。

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临床病理学、肿瘤病理学。

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省级医学科技成果评审、硕士学位论文评审。

主编《艾滋病临床病理学》,曾兼任《诊断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国基层医药》等8种期刊常务编委、编委、英文编辑。近年以春柳新枝网名在华夏病理学网发表博客千字文130余篇。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