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左手上臂骨化性肌炎一例

牛牛爱笑 华夏病理 2095 评论

作者:张小伟 黄必飞  陈艳  

作者单位: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浙江东阳 

患者,男,71岁。因“发现左上臂肿块半月余”入院,半月前无意发现左上臂一肿块,伸肘时受限,无明显疼痛,无畏寒发热等。查体:左上臂外侧及一约3*5cm大小质中肿块,无压痛,界尚清楚,纵向活动受限,挤压不变形,肘关节不能伸直,活动受限约30度,局部牵拉痛,肢断感觉可。

临床初步诊断:左上臂肿块,鉴别诊断

1.血管瘤:肿块多积压后变小,B超有助诊断。

2.神经源性:根据肿块性质,活动特点神经纤维瘤可能性大。

3.淋巴来源:可根据肿块局部B超进一步判断。

4.肉瘤:肿块边界尚清,但肿块固定,待辅助检查排除。术前彩超所见左上臂可见32*21*16mm的稍高回声团,边界尚清楚,未见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超声报告:左上臂中高回声肿块。完善术前检查后于2008.09.30硬膜外行左上臂肿块切除术。取左上臂外侧近肘关节处纵切口约6cm,切开皮肤皮下,探及肿块位于左上臂近肘关节处,附着于左肱肌上约3*2cm大小,质硬,肿块于肌肉连续、固定,予完整切除肿块及肿块周围部分肌肉筋膜组织。上下切缘3cm。术中冰冻提示:左手上臂骨化性肌炎首先考虑。待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进一步明确。于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负压引流管一根。术后病理镜下所见:见横纹肌组织内有团片状骨样组织,有软骨内化生及增生骨母细胞,部分区有炎细胞浸润,纤维小血管增生。病理诊断:“左手上臂”骨化性肌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14天拆线。术后随访8年,患者电话随访无复发及转移。

左手上臂骨化性肌炎一例  

图1示:病变分带现象,右下为增生纤维组织,左侧为软骨样、骨样基质形成及成熟骨组织(HE 10×10倍)。

讨论 骨化性肌炎是局灶性、自限性、修复性瘤样病变,多见于青年男性,婴儿和老年人罕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本例为71岁老年男性患者,实属少见。半数以上病例可能与机械操损伤有关,但部分病例可无损伤病史,其病因可能是长期轻微机械刺激、缺血或感染有关。有学者研究12例骨化性肌炎中有二例检测到USP16基因重排。病变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但以容易受到创伤的部位最常见,如四肢、肩及臀部等,病变主要位于横纹肌内,也可见于筋膜及肌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的孤立疼痛性肿块,临床上经常怀疑为恶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病变早期的X片平片和CT显示软组织肿胀水肿,MRI呈均质性信号和T2相高密度信号,发病一月左右后,病变外周开始有明显的羽毛状钙化,并最终形成花边样骨沉积,使病变边缘锐利清楚呈蛋壳样[1]。

病理检查  病理诊断仍然是金标准。病理大体:肿物一般在小于5cm,个别可达10cm,无明显包膜,切面为灰白色,中央呈灰粉或灰黄色,中心质地较软,边缘较硬,较晚期周边有明显骨组织,可有出血及囊性变。显微镜下:早期病变无特异性,难以诊断,主要表现为肌肉间水肿、出血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出血灶内肌纤维变性坏死。在一月后中心部位出现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小血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结构。后期慢性形成具有特征性的三带结构:中心部位为肉芽组织及增生纤维组织,可见陈旧性出血及坏死性病变,外带为增生的纤维组织,较疏松,富于粘液,可见软骨样及骨样基质形成,最外带为较致密成熟的纤维组织及骨组织。增生的纤维组织及骨组织与周围肌组织界限不清楚,肌纤维萎缩,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也可见钙化。中心部及中间带可易见核分裂,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骨旁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或软骨肉瘤,但后者无明显三带结构,骨组织周有不成熟的肿瘤性骨母细胞或异常软骨细胞。

治疗与预后 该病变为良性瘤样病变,预后良好,有一定的自限性,罕见复发。如病变未完整切除者,肿物可再次生长,恶变为骨肉瘤罕见报道,且文献报道大多缺乏有力依据,故该病变应保守治疗,手术完整切除即可[2]。


参考文献

[1]顾翔,白荣杰,屈辉,等.骨化性肌炎的X线、CT及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9):982-985.

[2]郭振业,段王平,卫小春.骨化性肌炎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7):629-632.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