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期间,针对吵得沸沸扬扬的老虎吃人事件,微信里有好多关于遵守规则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一位名叫“斑马”的作者所写,文中有一句话我非常非常认同----“守规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路”。
规则在临床医学中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规则既为约束,也为保护。病理作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工作中同样也有着许多规则。对于病理相关的操作指南,绝大多数病理医生似乎都对诊断部分情有独,而“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就像那一个被后娘养大的孩子,常常被冷落到一些个犄角旮旯里,甚至有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孩子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忽视而消失不见,他就活生生地待在那里,当你一旦遭遇医疗纠纷或事故,他就会被作为呈堂证供而出现在各种调解部门,甚至出现在法庭上。我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所有的病理医生,尤其是年轻一代成长起来的病理新人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去重视这个孩子,去珍爱这个孩子。希望大家能够如我一样,做简单的病理之事,走简单的病理之路。在这条简单的路上,你可以远离医疗纠纷和事故,在保护自身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
关于在切片上对取材部位进行标识一事,我一定要啰嗦几句^_^。 2016年我签发了581例院际间会诊病例的病理报告,往最高了说,其中在切片上有着取材部位标识的病例不足200例,那些没有进行标识的病例中,总有一些是多容器送检的,比如有分送淋巴结和切缘的病例;也有一些虽然送检标本时仅有一个容器,但是进行了多部位取材,比如行根治性脏器切除术的病例。
这样的病例对会诊医生来说真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个病例近50张切片,标签上没有任何取材部位的标识,如果不理会取材部位,就只能给病变确定性质和类型,分期和切缘都难以明确,而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又离不开分期和切缘情况;如果我们想给患者确切的分期和切缘评估,患者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原单位以获取取材记录,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能很容易找到人帮忙去获取这些信息,有的甚至需要自己专门返回当地。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麻烦是不进行取材部位标识最大的后遗症,但不是全部。如下边这张幻灯片所示,除给患者外出会诊带来麻烦外,在病理检查后的科研调用中,或者在很不幸遭遇到的医疗纠纷和事故中,同样有着很大的麻烦。
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的病理同仁们,尤其是做着一线工作的病理新人们,一定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分容器送检或者分部位取材的病例,所有切片上都要进行取材部位的标识。
郭爱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科室:病理科
擅长心血管病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理诊断。
擅长腹膜假粘液瘤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病理学诊断。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