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女性宫颈疾病的病理诊断

大河健康网 4065 评论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不断开展,宫颈细胞学涂片、TCT(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等筛查手段的应用,宫颈组织学活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金标准”的地位来了,临床诊断及后续的各项治疗必须依据病理活检报告。

在病理科,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大夫,请帮我看看我的这个结果有事吗?我都好几天没睡好了!” “这几项是什么意思?P16、Ki-67代表什么呀?”“这些结果阳性是好还是不好啊?”今天就让郑大三附院病理专家为您解读这些问题。

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宫颈炎,这是育龄期女性宫颈的常见病变。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后,形成浅表组织缺损,称糜烂,通常在糜烂修复过程中柱状上皮黏膜被鳞状上皮所取代,就是我们所说的鳞化。机体这一改变一方面增强了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将宫颈腺体的开口堵塞,使粘液聚集,潴留,形成潴留囊肿。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上皮黏膜、腺体和间质增生,有时会形成有蒂突出于宫颈管内或脱出宫颈外口的息肉样肿物,我们称为宫颈黏膜息肉。其实无论是糜烂、鳞化、宫颈息肉、潴留囊肿等病变都属于良性病变范畴,可以单独或联合存在。有时在报告中我们还会看到不成熟鳞化的改变,它实际上是鳞化的一个中间过程,但有时和上皮内瘤变不易区分,建议免疫组化标记P16,CK14加以鉴别,一般情况下,不成熟鳞化时P16不表达,CK14会阳性,反之相反。

再有就是我们常见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即我们熟悉的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包括1、2、3级,3级里面包括原位癌。随着对宫颈癌前驱病变的理解不断深入,病理专家建议使用更能反映病变相应组织学模式生物学进程的术语,细胞学的分类方法保持一致,采用宫颈病理学两级分类方法,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包括原来的CIN1级和有明确HPV病毒感染的组织学改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包括原来的CIN2级和3级。鉴于有时CIN2和CIN3级仅从组织形态上不好完全分开,我们借助P16、Ki-67这两项免疫标记,将一些40岁以下,有生育要求的CIN2级的患者分流出来,避免过度治疗,以保留她们的生育功能。通常来说,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可以随诊的,而高级别病变则需要临床干预的。P16是一种高危HPV的替代标记物,广泛应用于支持子宫颈的肿瘤性改变以及宫体和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中。在宫颈病变中,联合检测P16、Ki-67,可以辅助形态学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病变中通常P16会阳性表达,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阳性表达者随诊密度应增加。报告中Ki-67的表达怎么看呢?在宫颈正常的鳞状上皮中,基底层细胞呈阳性表达,简单来说,报告为炎症性改变,通常P16阴性,Ki-67基底层细胞阳性。而当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时,它的阳性表达就会上移,甚至全层表达,通常我们会报告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我们病理医师会根据常规组织切片显示的病变部位,结合免疫组化的表达,综合起来发出一个病理诊断报告供临床参考,单独看一个免疫组化的结果也是意义不大。

最后就是宫颈浸润性癌,一般来说,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其他上皮性肿瘤三大类,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浸润性癌的70-80%,腺癌和腺鳞癌占10-15%,其余所有肿瘤占10-15%。其中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是超越上皮基底部以下、浸润深度≦5mm且宽度≦7mm的显微镜下肿瘤。

责任编辑:牛牛爱笑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