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郝俊梅
每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都有着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不常与患者接触,更不在门诊“望闻问切”,陪伴他们最长时间的是冰冷的医疗设备—显微镜。靠着一双火眼金睛以及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他们日夜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
可以说,他们做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纸报告责任重大,临床医师更将他们誉为“定海神针”,他们,就是被称之为“医生的医生”的病理科医生。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郝俊梅,就是这群医生中优秀的一员。因业务精湛,工作能力突出,郝俊梅刚刚被评为“市级三八红旗手”。
值“三八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与郝俊梅主任面对面,听她揭秘不为广大市民熟知的病理科。
与喧闹不止的门诊楼不同,病理科的世界“静悄悄”,静的让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有点不适应。在几位正全神贯注坐在显微镜前进行病理诊断的医生中,记者找到了郝俊梅。
疑难杂症首例报道
多年的从医经历,郝俊梅掌握了扎实的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人体各器官的正常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系统地学习了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掌握了各系统疾病病谱及各器官部位的好发病变,特别对于胃肠道、乳腺、甲状腺、肺脏等疾病的病理诊断有深入的研究。
郝俊梅清楚的记得,2015年8月份,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一位女性患者林某长舒了一口气,使其饱受折磨的不明病症经过病理科反复研究,终于确诊了。
2014年底,林某胃部不适,虽不是剧烈疼痛,但有时也难以忍受,本地多家医院均未查明病情。为此,林某先后跑了北京及上海多家大医院,经过多次专家会诊,均未给出明确诊断。后来,林某来到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治疗,病理科在郝俊梅主任的带领下,仔细阅片,反复分析病情,查阅相关文献,终于做出了准确的诊断。
郝俊梅向记者解释,“林某患的是一种专业术语叫爆发性胶原瘤的疾病,而既往报道的爆发性胶原瘤均位于皮肤,发生于消化道粘膜的未见报道,可以说,我们为首例报道。”
▲图:病理科合影
科室每名医生都是独当一面好手
“诊断好每一张片子,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这是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准则。正是在这种工作态度的引领下,病理科业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明显提升。作为病理科学科带头人,郝俊梅指导和组织了病理科的全面业务工作,以“提高病理工作质量,为临床提供全面的、规范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病理诊断”为工作重点,规范制度,改进流程,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能力。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具体情况,郝俊梅在科室内组织开展了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DNA倍体定量分析以及HPV-DNA联合TCT宫颈癌筛查等特色技术。根据现有条件,初步建立了细胞病理亚专科、分子病理亚专科,并且,对科室内的中青年医生进行了不同亚专科方向的培养,为将来亚专科病理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郝俊梅的带领下,病理科每周开展业务学习,讨论疑难病例。全体医务人员格外关注学科发展方向,注重新知识的获取,“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科室的每名医生临床经验都十分丰富,善于归纳总结,诊断水平较高,大部分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医生能够熟练阅读各种英文专业书籍、文献,时刻关注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命关天”的事他们在做
在普通医护人员和市民看来,病理科是个较冷门的科室,风险高,责任大,但对于郝俊梅来说,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也很有意义,“每当被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经过我们确诊排除恶性后,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像是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去年2月份,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正在紧张地进行一台手术,患者王某某是位年轻的妈妈,术前临床高度怀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家属为此悲伤不已,十分紧张。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将标本传送到病理科,郝俊梅与同事会诊讨论后迅速做出精准判断:良性病变。家属和患者本人得知消息后喜极而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正是由于病理医生的准确、及时诊断,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病理依据,避免了过度治疗。
记者了解到,2015年,病理科还成功诊断了一例罕见的双肺多发性腺纤维瘤,自1944年以来,仅有11例相关报道。精确的诊断有效指导了医生的手术方向,为患者术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病理诊断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说病理医生做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郝俊梅告诉记者,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实行三级阅片制度,即初诊、复诊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全面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采访最后,郝俊梅通过水母网表达了对广大市民以及医院的美好祝愿,“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祝愿滨医烟台附院顺利通过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祝愿我院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烟台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祝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如今,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已被烟台市卫计委列入烟台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病理科也多次在院内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科室。在病理研究的路上,郝俊梅和她的科室,正一步一脚印,愈走愈远。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