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华西病理 8288 评论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于2011年8月12日至15日胜利召开。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共同主办,属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此之前,已成功举办两届“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研修班”。本次大会获得一如既往的好评。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本届研修班以基于临床病例的病理分析讨论内容为主,目的是促进乳腺病理专科与临床协同发展,促进基层乳腺病理诊断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丁华野教授、步宏教授、杨文涛教授、张庆慧教授、杨华教授、陈丽荣教授、薛卫成教授、张红英教授、张文燕副教授、魏兵副教授和来自美国的唐平教授、张新民教授、赵澄泉教授,来自香港的谢文杰教授等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讲座。还特别邀请了上海瑞金医院的沈坤炜教授,与广大病理医生面对面交流,促进了临床与病理的沟通。(本段为杨雯娟原创,比我写得好,借用一下,谢谢:))

以下按日报道大会盛况:

报到日(2011年8月12日):14:00~17:30 阅片。提前到达的参会者有福了,肯定学习到很多乳腺病理诊断的精髓。可惜我没赶上。

第一天(2011年8月13日):8:30~16:40 SPHERE中国培训,主持人:步宏教授

SPHERE全称为“Scientific Pantnership for HER2 Testing Excellence”(HER2检测培训合作计划),2011年由国际HER2检测专家小组发起,已陆续在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开展,旨在推动亚太地区乳腺癌及胃癌HER2检测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由卫生部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共同合作并组织SPHERE计划在中国的实施。从2011年6月起,SPHERE中国培训活动陆续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开展。

 

此次为成都站活动,特邀讲者包括: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杜祥教授、杨文涛教授、盛伟琪教授、周晓燕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卢朝晖教授,医科院肿瘤医院应建明教授。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SPHERE中国培训,主持人:步宏教授

19:30~21:30 读片讨论,主持人:丁华野教授,杨文涛教授
这是大会最热烈的场景。第6次全国乳腺病理通讯读片中N个精彩病例。讨论中使用了先进的投票器,台下参会者可以表达自己的选择,在屏幕上显示出各个选项的投票人数。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以下逐个回忆自己的心得体会。

B6-2: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淋巴上皮瘤样癌(参见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bbs/article/374788.html
听过专家们讨论后,我个人体会的诊断心得:少见形态还是要首先考虑常见病变;在乳腺,怀疑淋巴瘤时总要先排除癌。鉴别诊断包括髓样癌及不典型髓样癌、淋巴瘤(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富于淋巴细胞的浸润性导管癌及小叶癌,富于淋巴细胞的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硬化性淋巴细胞小叶炎等。

B6-3:北京肿瘤医院,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bbs/article/374923.html
个人体会:根据现有资料,似乎是个具有小叶癌形态特征、但免疫组化证实为导管癌的少见病例。查阅文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实际工作中存在几个问题:1、仅用E-Ca诊断导管癌的可靠性。如果E-Ca阳性但比正常染色强度降低,也可能是小叶癌。因此,E-Ca染色要有正常阳性对照。2、加做p120呈膜阳性,可以增加导管癌诊断的可靠性。3、如果其他部位同时出现疑似乳腺癌,如何证实为转移性乳腺癌?我从专家们讨论中体会到他们所具备的严密的思维方式和清晰的推理思路。正如高明的法官办案一样,诊断过程也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才能说服自己,也令人信服。原单位诊断心得:多数情况下,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的鉴别并不困难;少数情况下,二者形态难以鉴别,有必要借助免疫组化,然而对于免疫组化结果的解释也应慎重。

B6-4: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乳腺腺癌,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来自肠道
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bbs/view/ASC/article/374942.html
杨文涛教授和她的同事,除此例之外,现场演讲者还用多个精彩病例演示了乳腺转移癌的诊断要点。原单位讨论要点:鉴于比较特殊的坏死形态,并且观察到腺癌周围并未见到乳腺组织,试行免疫组化鉴别是否有转移性腺癌的可能。后经证实,腺癌表达肠癌标记物,而不表达乳腺标记。与临床联系,追问病史得知,该患者2005年患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2009年肺转移后行肺部楔形切除,2010年发现乳腺肿块经穿刺证实为浸润性癌后行改良根治术。肠癌转移至乳腺非常罕见,其中大部分报道病例呈低分化腺癌1、印戒细胞癌2, 3等分化差的癌细胞形态,癌组织可以浸润在正常的乳腺组织中也可以主要在脂肪、纤维组织中,但都应该观察不到导管原位癌成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免疫组化、病史等都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B6-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诊断: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
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bbs/article/374968.html
体会:同上例,少见形态也要排除转移。原单位讨论要点:小细胞亚型少见,与高、中、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不同,如本例有其特殊的表型特征,形态和标记也应与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及恶性淋巴瘤等鉴别,以防失误。

B6-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乳腺腺样囊性癌
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bbs/article/375203.html
深入探讨了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征和诊断要点。主要鉴别诊断:胶原小球病(Collagenous spherulosis)和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

B6-13:香港中文大学,诊断:多形性小叶癌
http://www.ipathology.cn/channel/detail/name/bbs/article/375433.html
个人体会:多形性小叶癌少见,预后差,需要用免疫组化证实(E-ca阴性或比对照明显减弱,p120胞质阳性而不是胞膜着色)


第二天(2011年8月14日),主持人:杨华教授
8:30~8:40
全国乳腺病理通讯读片协作组工作报告(步宏教授)
为节省时间,步宏教授简述了“全国乳腺读片通讯”的发起、概况、纪律(连续二次不提供诊断结果,停止此单位)和改进(网上下载数字切片)以及扩大(到会务组申请),今后不再集中到成都开会,而是到全国各地办会,一年讲学,一年读片。

8:40~9:10
乳腺癌临床病理沟通(沈坤炜教授)
临床医生讲解的乳腺癌预后因素,临床到底需要病理做什么?现场听课的同道们肯定深爱启发。沈教授要赶飞机,讲完就走。我本来要请教两个问题的,可惜了。

 

9:10~9:50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丁华野教授)
丁教授正式开讲之前,首先介绍了华夏病理网最新译作《乳腺病理诊断难点》。
丁教授系统讲述了柱状细胞病变的分类、诊断要点、进展和一些争议问题,以及临床病理意义。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丁华野教授)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丁华野教授利用茶歇时间指导疑难病例

 

10:10~10:50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经验讨论(谢文杰教授)
谢教授讲解了乳腺叶状肿瘤的一些诊断进展。有意义的生物标记包括p53、Ki67、EGFR、CD10、血管标记物(VEGF等)、WNT蛋白(α和β catenin)、p16与pRb、CD117、激素受体等;以及分子研究。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经验讨论(谢文杰教授)

10:50~11:30
乳腺病理诊断中的陷阱与对策(张庆慧教授)
张教授总结了一些易误诊的乳腺病变:导管VS小叶性增生;乳头状病变;腺病和硬化性腺病;梭形细胞肿瘤;伴有筛状结构的病变;淋巴造血病变。最重要的问题:如何避免诊断陷阱?张教授如是说:“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包括:系统性读书,大量阅片,加强学习交流;正常的病理诊断来自病理医生的不断学习和长期经验积累;坚实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和广阔的临床病理知识;排除性诊断思路,避免先入为主;经验不足或把握不大时不能贸然诊断;采用一组有针对性的抗体;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当会诊。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乳腺病理诊断中的陷阱与对策(张庆慧教授)

 

11:30~12:00
乳腺间叶源性肿瘤的病例讨论与分析(张红英教授)
都是精彩病例,包括:恶性叶状肿瘤伴多形性脂肪肉瘤成分2例;恶性叶状肿瘤伴去分化脂肪肉瘤成分;恶性叶状肿瘤伴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成分(间变性、异源性);乳腺平滑肌肉瘤。总结了叶状肿瘤的异源性成分:恶性叶状肿瘤的间质通常为纤维肉瘤;可出现脂肪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异源性成分。异源性成分是诊断恶性叶状肿瘤极为重要的线索。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乳腺间叶源性肿瘤的病例讨论与分析(张红英教授)

13:30~15:30
目前乳腺病理诊断和评估要点,介绍UPMC的经验(赵澄泉教授)
看看时间安排,就知道赵教授的演讲是重头戏。幻灯片共400多页,牛吧!其中,ER评估采用H score(强度X百分比),这可能是最全面、最客观、可重复性最强的方法,值得学习。基本方法:染色强度分为0、1、2、3,列出各个染色强度的百分比,各自乘积,求和。以图说明:0 50%,1+ 30%,2+ 10%,3+ 10%,计算:3X10%=30,2X10%=20,1X30%=30,总和为80即H score值。赵教授还一再强调,“肌上皮标记是病理医生最好的朋友”,大家千万要记得这么好的朋友。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15:40~16:20
基底样乳腺癌的认识(张新民教授)
张教授讲得很详细。我自己体会的一个简化方法:ER,PR,HER2作为一线抗体,全部阴性后加做CK5/6和EGFR,后者阳性即为基底样乳腺癌。(不可断章取义,HE形态学是诊断基础)

16:20~17:00
乳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张文燕副教授)
张教授通过三个精彩病例(弥漫大B,非特指,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急性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肉瘤),讲解了原发/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的研究,包括分期、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其中,DLBCL的分型标准:CD10+为GCB型;CD10-Bcl6-为非GCB型;CD10-Bcl6+MUN1-也是GCB型,否则为非GCB型。

第三天(2011年8月15日),主持人:陈丽荣教授
8:30~9:10
乳腺临床病理诊断常见问题(唐平教授)
唐教授是我们网站的老朋友了,这次见面觉得分外亲切。她讲解了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一些微妙诊断要点。

9:10~9:50
乳腺大汗腺病变病理诊断的陷阱与挑战(杨文涛教授)
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专题了,因为我最近也在做这方面工作。杨教授讲解思路清晰,概念明确,深入浅出,听过之后茅塞顿开。
杨教授讲得太精彩了,我忘记拍照。

10:10~10:50
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薛卫成教授)
薛教授讲解了一些新颖的乳腺检查技术,标本处理,粗针诊断要点,病理报告,等等。我自己也喜欢翻译,以前拜读过薛教授的同名译著,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提高的东西太多啦!听说薛教授用自己的稿费向病理同道赠送了很多书,令人钦佩。

11:30~11:30
乳腺微浸润性癌的病理诊断(魏兵副教授)
魏教授通过实际病例讲解了很多实用性的经验总结。年轻有为,曾经拜读过魏教授的许多专著,这次见到真容,我真的太荣幸啦。

14:00~17:30 阅片
参会者还有足够时间学习了主办方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病理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乳腺病理教学切片,主办方还安排了专家在现场辅导答疑。120多例典型病例,其中不乏非常少见的宝贵病例,看过之后大呼过瘾,有的同道还拿出数码相机不停地对着显微镜拍照。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会后,我参观了华西医院病理科。

 

最后小结

这次最大的感受,很多专家都在大力宣传华夏病理网,鼓励参会同道通过网站学习提高,增进交流。丁华野教授常说“我们网站……”,步宏教授说“只要对病理有贡献,我们都要团结支持”,赵澄泉教授在授课间隙还不忘邀请专家到网站讲课,使我不仅感受到他们在学术上充满热情,无比敬业,更感受到他们对国内病理充满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是啊,毫不夸张地说,国内病理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该怎么办?这次参加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我看到一丝黎明前的曙光。
回顾2011年成都乳腺病理研修班

最后一图是我和专家们的合影。

abin,记于2011年国庆

 

责任编辑:abin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