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理学界医教研尖兵“南丁”——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丁彦青

健康报 1673 评论

病理学界医教研尖兵“南丁”——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丁彦青

在中国病理学界,有两位丁姓前辈被业界称为“南丁”和“北丁”。二人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丁彦青和陆军总医院病理科丁华野。他们二人不仅有缘同姓,而且私交甚笃,共同为中国病理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足以铭刻学界、长传未来。

解剖首例SARS尸体

说起话来面露微笑,虽年过花甲,却依然忙碌于病理事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丁彦青教授主持和负责病理会诊、尸解、细胞学及活检病理诊断数十万例,均无原则性重大差错,被临床医师誉为可信赖的病理医师,也是我国解剖SARS尸体第一人。

作为世界首例SARS患者尸体解剖者,他的名字注定与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联系在一起。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非典”,他置生死于度外,站在抗击病魔的第一线,亲自上解剖台,找出疫情元凶。正是那次尸检的有力证据,排除了社会上关于那场突如其来的恶疾与炭疽、鼠疫、衣原体有关的传言,提出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为SARS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随后,他又带领全科参与解剖了3例SARS患者的尸体,经过他领衔的课题组夜以继日的研究之后,首次提出肺和免疫系统是SARS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发现SARS患者汗腺和肾远曲小管存在SARS病毒,提出汗腺和尿液可能传染的新观点;证实了SARS患者体内存在病毒功能性受体,并提出“促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患者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的新观点。

打造国家级明星团队

在科学研究方面,丁彦青主持国家“863”课题、“973”分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中德合作及省部级重大专项等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0余篇,SCI收录论文103篇;部分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N Eng J Med、Gastroenterology、Gut、CellResearch等杂志。主编及参编教材及科技专著26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培养病理博士后,博士、硕士150余名,其中全国优秀博士生3名,国家杰青1名,珠江学者3名。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是由病理学教研室、南方医院病理科和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及华银病理诊断中心构成,是临床、教学、科研及科技研发四位一体的学科。病理学系(病理科)四个方向协调发展,作为学科主任,丁彦青亲自组织调研并起草发展规划。他和病理系支部一班人瞄准国内一流目标,脚踏实地,研究发展了“五比三争”等创新活动,切实将支部建设和学科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科整体建设硕果累累。2004年以来学科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147项,其中国家基金77项(包括国家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等),他所主持的结直肠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是学科特色和优势,全国领先。

现在,病理学科已从原来的默默无名,发展至国家级的明星团队。他在学习汇报中风趣地说:“我没什么本事,但我有学科的人文团结,学科方向和青年人才三件法宝,带出一个全国一流的优质学术团队。”他用极其普通的语言,诠释了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历程。

六次手术仍恪尽职守

从医40余年来,丁彦青以全部的热情扑在工作上,为了学科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丁彦青教授已身患糖尿病、胆结石、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分别于1998年、2001年和2006年接受了一侧肾脏、胆囊和腰椎间盘切除手术,2015年发现肾癌肺转移,又做了肺叶切除和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尽管如此,他依然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己的身体。那个被切除的肾脏,他亲手制作成病理标本,带到课堂上当做示范标本,供学生学习。这就是这位一生与疾病为敌的病理学教授的豁达与知性。尽管经常遭受病痛的折磨,但丁教授仍然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坚持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对事业忘我的精神,坚韧顽强的人生态度,使他散发著榜样的光芒。

2014年丁彦青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以来,认真履行会长职责,推行以感恩、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寻访中国病理人足迹”大型活动,得到全体病理人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涣涣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