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耐得住寂寞 守得了清贫——第三军医大学全军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卞修武

健康报 2685 评论

耐得住寂寞 守得了清贫——第三军医大学全军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卞修武

▲卞修武接受记者专访

在大多数人眼里,病理科是医院里一个辅助科室,是给临床科室服务的。而病理学专家卞修武却偏偏在这个领域不懈耕耘,并获得丰硕成果:2012年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卞修武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8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递令,给卞修武的等人记二等功;2014年10月29日,卞修武被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授予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是什么样的人生理念支撑着卞修武奋斗至今?他眼中的病理学又是怎样的?

不悔的人生选择

卞修武,身兼数职、荣誉很多——第三军医大学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医院病理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心)主任、西南癌症中心主任、肿瘤免疫病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全军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拥有诸多成就的卞修武,为人却十分谦虚有礼、温文尔雅。谈到自己步入病理学领域的机缘。卞修武坦诚,之所以选择病理学,是源于自己对病理学的极大兴趣和对病理学独特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本科实习时,他所待过的临床科室都曾对他抛出橄榄枝。外科教授认为他心灵手巧,特别适合从事外科;内科教授认为他出诊时询问病情非常细致,书写的病例全面有序,特别适合在内科工作;妇产科的教授觉得他手术动作麻利,也认为他是妇产科的可造之材。“不过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病理学。病理学博大精深,其中待研究、待开发的未知领域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是我不悔的人生选择。”卞修武说。

从此,卞修武在病理学医、教、研一线一干就是近30年。“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本身又是临床学科的一部分,病理医师结合病人临床表现,通过显微镜和分子检测对标本进行最后诊断。再由临床医生进行治疗。没有这样的最后病理诊断,疾病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病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从事病理学研究和教学,这又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卞修武说。

军队病理学科走出自己的特色

卞修武说:“军队医院的病理学科创立较早,拥有悠久的历史,比如我本人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科,它源于由晏良遂等老一辈病理学家1942年创立的中正医学院病理学系,1978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4年成为军队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0年由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与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病理科合并组建为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同年获批为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全军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肿瘤免疫病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临床病理会诊中心和质控中心。”

另外,军队医学教育在内容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病理学科建设和方向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创伤(烧伤)病理学、防源病理学、军事作业病理学等。“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近些年,由于医疗系统各专业医师收入和受重视程度的差异,加之早前出国潮的涌现,病理学人才流失和匮乏现象相当严重。军队在人才培养和编制体系上有独特的优势,以及在国内最早开展了临床病理专业的本科生招生和培养,一定程度地保留了病理人才,成为我国病理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卞修武说。

团结合作协同发展

2013年11月,卞修武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卞修武的带领下,病理学分会采取了诸多措施来促进我国病理学的发展。

分会进一步团结和联合了我国目前经常开展工作的病理学相关学术组织,包括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区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病理主任联会、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等。“我们通过学术组织号召中国病理人团结一心,共同发展,再创辉煌。学术整合,职能联动,几个病理学术组织各有特色又协同发展,无论是对外进行学术交流,还是制定相关共识、指南,发出中国病理人的共同声音。”

分会制订了以肿瘤规范化诊疗为代表的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南。分会特别注重开展对外交流,增加年会和专业学组学术活动的“国家元素”。“同时,我们还增加走出去的机会,每年约有60名我国病理医生参加美国-加拿大病理学会年会,并发起和组织“中-美联合病理研讨会,吸引大量国内外病理学者。可以说,过去我们出去参会还只是去学习,现在我们通过召开自己的年会、在国外举办联合会议,切实地传递出中国病理人的声音,展示中国病理界的成绩和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卞修武说。

分会在每年评选颁发“中国病理事业终身成就奖”和“中国病理杰出研究奖”的基础上,对为中国病理学事业奋斗一生的健在病理学前辈们,以“中国事业突出贡献专家”进行集中表彰;与兄弟病理协会共同开展了“中国病理人的足迹”的专家走访和资料收集活动,进一步弘扬老一辈的敬业、严谨、奉献精神,以激励新一代病理人,收效显著。

责任编辑:涣涣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