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病理人的足迹
2016年6月22日,《中国病理人的足迹》寻访团一行人来到哈尔滨,走进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这里将探望三位老一辈病理学专家——王吾如教授、赵玉兰教授、宋禹伦教授,几十年,他们为黑龙江及全国病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在老一辈病理学家的引领下,来到东北,坚守信念,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们亲历了新中国病理事业的成长,见证了新中国病理事业的壮大,走过半个多世纪,在他们的身上仍保留着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执着、奉献的精神信仰,弥足珍贵,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是中国病理人的骄傲。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感受他们对病理事业的奉献精神及绚丽人生。
此站寻访团的专家有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丁彦青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华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副会长孙保存教授,三位专家在黑龙江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戚基萍教授和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耿敬姝教授的陪同下,专程探望三位病理学专家。
▲到访专家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影留念
著名病理学家王吾如教授
寻访团一行人首先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家属区,探望已退休的著名病理学家王吾如教授,刚进入家门便看到王老,她很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与到访的各位专家一一握手,温文尔雅、博学多识是我们对王老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访谈中
王吾如,1934年2月生,上海市人,1951年至195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1957年至198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医师,1959年12月至1960年12月在上海市肿瘤医院(现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外科病理医师培训班(第四期)学习,1960年受命建立哈医大附二院病理科,从事外科病理学诊断工作。
1983年任硕士生指导教师,1985年任病理学教授,1979年12 月至1982年6月教育部公派留学,在瑞士洛桑大学病理学院及瑞士实验癌症研究所,获洛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7 至2008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教授,主任,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至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从事外科病理学诊断咨询工作。
从事病理学诊断工作40余年,从事病理学教学工作50余年,承担大学、研究生课程及培养进修医师等。自1983年至2004年共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13名。
主要研究癌转移的机理:在国内较早地筛选出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系和建立人癌在棵小鼠的自发性和实验性转移模型,比较研究高、低转移性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项目分课题负责人【 “六、五”国家攻关课题 :癌转移机理及防治的研究。“七、五”国家攻关课题:转移性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1987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一项【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转移防治研究】,此外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各一项。
主编 《病理科主治医生743问》、《病理组织学图谱》,1984年至1999年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1991年至2006年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1988年至1996年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委员,1992年至1995年 第4-5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理学-病理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及组长。
▲王老画室
▲王吾如教授
大家入座后,丁彦青教授首先对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要介绍:“王老师,我们今天是代表全国四个学会专程来看望您,这次活动叫中国病理人的足迹,专访在全国八十岁以上的,对我们国家病理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专家,旨在传承老一代病理学家优良传统,感恩,感谢您对病理做出的重要贡献,最后是发展和创新,您对黑龙江省及全国的病理的发展和影响都是很大的,这次也希望王老师能给欸我们年轻病理工作者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也可以说一下您从事病理工作那么长时间的经验和体会。”
紧接着丁彦青教授为王老颁发了病理人足迹奖牌并合影留念,王老还幽默地说道:“还从来没有这么多闪光灯对着我。”谢谢,是她此时说的最多的两个字。
不大的屋子里充满了笑声,丁彦青教授问道:“王老,您从事病理多少年?”王老回想片刻,讲道:“我是五九年末在上海肿瘤医院,参加第四期培训班,当时他们是很认真地办那个班,那时九个人一班,那一年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也真正地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顾教授,我记得有一件事,就是有一次看一个片子,我当时提出一点疑问,会不会有另外的一种可能,后来顾教授认可了我的看法,我就觉得这种学风对我影响还是很深,对我以后的工作及学生培养等方面起到了指引作用。”
“现在你们发展的太快了,你们做的都很出色很好了,我现在有的新东西也已经记不住,为什么我还到二院去,我是这样想的,我过去做过科研和教学,在培养新人方面能够给予他们帮助,说说我的思路,看是否给他们启发,或者帮助他们查查文献等。平时我也向科里的年轻人请教和学习,说实话就是喜欢病理,其他方面,我就快跟不上形势。”
孙保存教授说:“王老师病理的情节非常深。”丁华野教授感同身受地说:“很佩服王老师的敬业、严谨,您是第四期,我和丁彦青是第三十七期和第三十八期,在那里我们也受益终身。”
作为王老的学生,耿敬珠教授对大家说:“我是读的王老师的博士,有的时候王老师私下里也会经常给我们指导,让我们都很受益,我们有时候有问题,也经常请教王老师。”
对于现在的病理发展,王老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讲到:“现在没有了尸体解剖,对我们病理人才的培养是很大的缺憾,这个问题目前还是解决不了,现在解剖大部分都放在了法医,我觉得这并不完全正确,法医和病理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尸检就是很好的教学和科研。”
▲合影留念
在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王老感慨道:“现在大家发展都很快,至少我看到我们科里的年轻人都非常努力,我现在也是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新东西都是向他们学,还有学会也很活跃,我也会常常上网看,觉得你们的普及的工作做得还是挺好的。”
▲与王老道别
王老退休后,也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绘画、美食、旅游等,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多彩的生活,在此祝愿她健康长寿。
著名病理学家赵玉兰教授
接下来,寻访团一行人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探望正在工作的病理学家赵玉兰教授,刚进入病理科便看到赵老,她很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与到访的几位专家一一握手,并主动给大家介绍肿瘤医院病理科相关情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病理学专家的世界。
▲与到访专家一一握手
赵玉兰,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原病理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三级教授,从事肿瘤病理临床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撰写论文40余篇,同时申请并完成了多项省级课题并获奖,在工作中积极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获各种奖励无数。在国内以她高尚的医德及高超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1986年组建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任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曾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家入座后,耿敬姝教授对此次寻访做了简要介绍,随后,丁彦青教授对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补充:“赵教授,是这样,这次是国内的四个大的病理学会联合起来,在全国发起一个活动,叫病理人的足迹,走访国内老一辈的病理学家,想记录下你们的影音,您是我们尊敬的老专家,老前辈,感谢您为病理事业辛勤耕耘,感谢您做出的杰出贡献,希望我们刚加入病理的青年学者,能看到你们为之奋斗的一生,能够感恩,我们想要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还有就是您对年轻病理工作者有什么期望,可以谈一谈。”
紧接着丁彦青教授为赵老颁发了病理人足迹奖牌。
▲为赵老颁发纪念牌
对于自己的老师,现任病理科主任耿敬姝教授也是很感激,很敬佩:“赵老师是延聘十年,随后就一直返聘,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严格,兢兢业业,早上上班从来不迟到,晚上比年轻人走得还晚一些,这么多年一直给我们做着这样的表率作用,赵老师现在也是按正常的工作量来进行,有时候量也很大,包括常规、会诊等等,赵老师也很理解我们。”
丁彦青教授谈道:“现在肿瘤医院的规模也很大,水平在全国也是数得上的,赵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出了很优秀的接班人,现在科室也是向上发展。”
赵老也很感慨地回应:“感谢你们,你们过奖了,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也想说几句,我的病理事业是与肿瘤医院的成长、壮大息息相关,1972年来到肿瘤医院,选择了病理科,1975年黑龙江省肿瘤医院成立,当时是我主持的开院典礼,目睹了肿瘤医院建院、开院、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全过程。现在的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已是省内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肿瘤医院之一,病理科已具有一定规模。我热爱肿瘤医院,热爱肿瘤医院病理科,一个是热爱,一个是感谢。现在能够成为中国病理人,我也很激动,很感动,现在病理科的年轻人都做得非常好,不管是科研、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觉得病理科的前景非常好的。”
▲访谈中
赵老是在不平凡的病理事业中做着平凡的病理诊断工作,有严谨、求精、勤奋和奉献精神。当年组建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任秘书长工作期间,积极组织抗癌宣传,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利用省内媒体,组织医学知识讲座、义诊,做到家喻户晓,为黑龙江省肿瘤防治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组织省内、国内和海峡两岸学术会议,提升了我省肿瘤诊治水平,扩大了影响。
赵老任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组织学术活动,重点提升省内病理诊断水平,在病理科,较早引进免疫组化技术,为病理诊断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当时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
访谈中,赵老回顾了自己的病理医生生涯,还对我院的病理发展有着很深刻的展望。她介绍道:“病理科从创建开始就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几代病理人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耿敬姝教授的带动下,科室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病理诊断水平,同时申请并完成了多项省及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家从她的话语中,深深地感到她对病理科的前景充满了希望并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到访的专家也感叹老一辈专家始终心系病理事业发展,仍然坚持利用时间进行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授病理学科的发展经验,推动病理事业的发展。
▲合影留念
为人坦诚、善良、正直,能把日常的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直到现在还工作在病理科的第一线,像一个普通医生一样,严谨、求精、勤奋地工作着,学习着,这就是赵玉兰教授,不讲回报,只为病理那份事业。
最后,赵老对寻访团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著名病理学家宋禹伦教授
最后寻访团来到的是著名病理学家宋禹伦教授的家中,宋老患有帕金森症,行动不是很方便,但他还是让家人把自己扶到客厅,很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与到访的几位专家一一握手,工作至八十多岁才离开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病理学专家。
宋禹伦教授,1927年11月出生,辽宁省辽阳市人,哈医大一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病理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历任中国医科大学龙井一分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助教、病理、法医教研室助教助教、讲师、副教授,196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成立,担任临床病理科第一任主任,1970年至197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研究。
宋禹伦教授从事临床病理工作60余年,一直在临床病理学研究和外科病理诊断第一线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病理学经验,退休后又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返聘到86岁高龄,有丰富的临床病理学经验,尤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独特见解。曾任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分会病理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数十篇,曾多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神经外科学会神经病理组、全国神经肿瘤方面的病例会诊,为开创黑龙江省病理学和法医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访谈中
戚继平教授向宋老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宋老师,这次是四个全国的病理学会的专家来看望您,您是哈医大一院的创始人,八十九岁才退休,您一直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
宋老:“呵呵,创始人谈不上,别把我抬那么高,感谢你们来看我,谢谢。”
丁彦青教授也说道:“宋老师,我们主要是来看看您,问候一下您,祝您健康长寿,我们四个学会这次活动主要是在全国寻访像您这样的老病理专家,您对全国及黑龙江病理的发展做出奠基性的贡献,我们也专门为您制作了纪念牌,感谢您对病理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一生。”随后丁彦青教授为宋老颁发病理人足迹纪念牌,丁华野教授为宋老献花。
▲为宋老颁发纪念牌
从哈医大一院病理科建科,到科室人才的培养,宋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区域病理的发展添砖加瓦。宋老虽然话不多,但能感到他对病理的热爱和执着,向老一辈病理学家致敬,为了尽可能不打扰宋老的休息,我们也缩短了访谈的时间。
在结束之际,宋老对寻访团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希望宋老健康长寿。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