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薛玉芳:一年“制片”七千张的病理技师

太原日报 1347 评论

薛玉芳:一年“制片”七千张的病理技师

▌作者:胡引平;来源:太原日报

“我们这个岗位一般不直接接触患者,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医院还有这样一个科室。虽然冷门,但责任重大,丝毫不敢马虎,因为每一份报告都有可能直接决定患者的‘生死’。”在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40岁出头的病理科技师薛玉芳身着白大褂,端坐在桌前,正在核对送检单上的备注。

与门诊人潮涌动、排队如长龙的场景截然相反,病理科静悄悄的,连走路的声音都听得见。

病理诊断被称为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原发还是转移,病人该手术还是放化疗……都由一块3微米至4微米薄的人体组织提供判断依据。薛玉芳从业11年来,每天要做的就是为各种肿瘤、息肉、囊肿等制作病理切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权威依据。她一年制作的病理切片达7000余张。

一份报告决定患者“生死”

“不少人以为只要把送检标本放在仪器上一看,就能知道结果,其实背后要做的工作还多着呢。”薛玉芳介绍,病理诊断工作就像一个“流水线”,从取材、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染色、制片到最后的读片出报告,需要完成10多个步骤40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因此,出具一份病理报告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时间。

薛玉芳每天的工作从收取标本开始,最常见的手术标本在巨检室进行取材,标本要预先经过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处理,其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经常将取材人员及记录人员刺激得眼泪鼻涕直流。后续的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又要大量使用石蜡、二甲苯、酒精等试剂,对人体也有相当大的损害。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薛玉芳没有一丝抱怨,更多的是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当看到一张张亲手制成的切片在显微镜下被诊断出良性或恶性病变时,当看到病人因为及时诊治而露出感激的笑容时,薛玉芳觉得一切都值了。

去年,薛玉芳接诊了一位26岁的未孕女患者,根据初期的化验结果显示,该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宫颈癌前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为宫颈癌。在病理科医生的建议下,临床医生为患者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在可疑部位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当时患者是哭着将活检标本送到病理科的,表示自己还没有生孩子,担心以后会切除子宫。薛玉芳耐心地开导患者,为她细致地分析之前的化验报告,又以老大姐的身份与她聊天,安抚情绪。之后,薛玉芳加班加点为患者制作病理切片,以求尽快得到确诊结果。由于诊治及时,该患者的病变得到及时控制。就在前些日子,她生了个大胖小子,还打电话向薛玉芳报喜呢。

“扶不扶?我只是想让孩子尽快得到救治”

前不久,薛玉芳还成“网红”了,并受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原来,5月16日下班时,她在南内环桥救治了一个小男孩。孩子因为骑自行车摔倒在地,两个手腕不能动弹,嘴唇都磕破了。见此情景,薛玉芳带孩子迅速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拍片检查,及时救治。当孩子的父母赶到时,一个劲儿地感谢薛玉芳。她则轻轻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孩子的伤情稳定下来,她才放心回家。

几天后,当新闻媒体来到医院采访她时,她还有点吃惊。“有人问我,你当时没有纠结过‘扶不扶’的问题吗?”薛玉芳笑着说,“其实我当时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我第一反应就是尽快让孩子得到救治。”

薛玉芳做工作低调谦虚,但满怀热情,在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学习培训,多次参加省、市举行的冰冻切片比赛及石蜡切片测评培训,还利用休息时间,在山西医科大学成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学习。2010年,医院引进了新项目“HPV—DNA检测”方法,面对培训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薛玉芳勤奋钻研,多次给上海的培训老师打电话,还多次去其他医院虚心请教。为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操作流程规范,她多次从自身或组织其他医生取材,制作试验标本,并反复调试、规范检测器械,以求更加准确的结果。之后她又把操作技能、规范事项与科室其他同事共享共用。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