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开出心灵的处方:54位医生“晋升”人文医师

人民日报 498 评论

记者:付文 来源:人民日报

医生,在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之外,也应在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心理适应等方面具备执业能力。这些人文素养,能帮助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学会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在武汉,针对人文医生的培训已经进行了近3年,目前已培训2000多名医护人员。 

——编者 

不久前,来自湖北、广东、宁夏的54名医生,在武汉普爱医院获得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师资培训证书。结业之后,他们不仅具备了人文医生资格,同时也成为人文医生培训讲师,带动更多医生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所谓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指执业医师除医学专业知识之外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医生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心理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武汉普爱医院党委书记李菊芬说,培训中专家对如何将医德职业化、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及病情告知等5个模块进行了讲解。

开出心灵的处方:54位医生“晋升”人文医师

▲周华军与患者交流病情,展开“话疗”

用吉他开出的“运动处方”

“这样动疼不疼?感觉是骨头痛还是肌肉疼?”在康复科病房,周华军医生轻轻握住患者王小姐的右脚,一边按摩一边询问病情。“疼痛是正常的,目前看你恢复得不错,但还得坚持按照教你的方法练习。”周华军笑着告诉患者。

自2001年从医至今,周华军已经当了15年骨科医生。现在,他是医院康复科主任,也是医院第一位人文医生。

两个月前,李小燕因踝关节损伤来到普爱医院康复室治疗。“当时,周医生查看了我的伤口之后,竟然拿出了一把吉他,一边弹一边让我用前脚掌打拍子活动踝关节。”李小燕说,一开始她还没明白是咋回事,最后才知道这原来是周医生开的“运动处方”。康复治疗,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以前看病时,骨科医生不是给我开药就是让我打针,弹吉他治疗的医生,我还是头一次见。”复查时,李小燕颇为感慨。“我也去过其他医院,主治医生没有碰过我的脚腕,都是让护士按摩。”王小姐说,这让她很感动,“周医生没什么架子,有时打个比方三言两语就把病因讲清楚了。”

除了弹吉他,周华军甚至会在治疗室打非洲鼓,播放钢琴曲、摇滚乐和华尔兹舞曲。有时,他还会脱掉白大褂,和患者一起跟着音乐做运动。“《爱的旋律》这支曲子,一分钟有138拍,是4.6赫兹的30倍;而人体肌肉的共振频率恰好就在4.6左右,人在这种节奏下做康复训练会感到很舒适,因此效果也最佳。”周华军解释。

“医生见到病人,首先要建立互信。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开展下一步治疗。”周华军说,可是现在有许多原因导致医患之间信任感极为缺失。“老百姓依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看病过程流程复杂,再加上经济负担,最后即使看好了病、治疗结束之时,患者的获得感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周华军说,这些问题导致了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但从医生角度来看,好多是与医生诊疗本身无关的问题。“面对医患矛盾,医生也很无奈,所以只能从改变自身做起。”他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进行人文医生培训有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种积极的无奈,而不是消极的无奈”。

据了解,2013年8月,湖北省首家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落户普爱医院。

基地在武汉市卫计委、武汉市医师协会的支持下,定期举办培训班。截至目前,基地已经开展了20多期人文医学培训班,成功培训2000多名医护人员。

“有的同行确实没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周华军说,几乎每周,他都会听说伤医事件。“听说一次,就痛心一次。有时候,这些暴力事件就发生在我的同学或者同事身上。”他一直思考如何有效预防医患冲突。2012年底,周华军在北京考取了人文医生资格证,成为武汉市第一个人文医生讲师。

“其实,人文医生这个概念并不复杂。医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工作者,面对的是有思想有尊严的‘人’,这就要求医生是既掌握医疗知识又具备‘同理心’的专业人员。”周华军表示。“经常有病人抱怨,到了医院排队俩小时、看病两分钟的情形。尽管这可能是医生对病人情况比较掌握,快速做出了判断,但难免让病人心生不满。这说明,我们有的同行确实没有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周华军说,人们常说的“医术”二字,“医”是医疗技术层面,“术”是非医疗技术层面;二者相辅相成,需要有机结合,“术”能对“医”起到强化和弥补作用,“无术”则可能使再高明的“医”之效果大打折扣。他认为,要想成为人文医生,既需要个人提高修养主动去做,也需要进行相应指导。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这充分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应当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这应当与专业水平同等重要。”李菊芬认为,除了表达技巧之外,表情、眼神、姿势、手势等也能传递出信息。

因此,在培训基地,人文医生课程涵盖医患沟通技巧、避免冲突纠纷、人文性采集病史和巧妙告知坏消息等内容,也包括临床肢体语言指导。

学会换位思考,不做冷漠“修理工”

在周华军的办公室里,一个关节模型格外显眼。在接诊时,他经常避免用专业术语跟病人沟通,而是用生活化语言解释。曾有一位患者骨盆骨折手术时,体内植入了钛合金固定材料。痊愈后,他找到医院强烈要求取出来,但按照惯例一般都不建议患者这样做。

周华军接待他时,没有说局部组织瘢痕多、粘连严重等名词,而是用浅显的口语跟患者解释清楚,等患者接受了,话锋一转,开起玩笑:“不取出来,对你生活不能说一点儿影响没有。”看到病人愁容又现,周华军不紧不慢地说:“坐飞机、火车安检时会被额外关照。”病人哈哈大笑,再不来找医生取体内金属了。

医者仁心。在采访中,周华军曾反复提及这句话。他认为,在目前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更需要医生从自身做起,避免矛盾恶化引起冲突。“医生面对的是病人,学会换位思考,治病时才不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修理工’。”前年5月,周华军牵头成立了动起来运动康复俱乐部,在俱乐部讲解康复知识、传授恢复技巧,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现在不仅是公立医院参与进来,许多民营医院比如艾格和亚心也投身进来,开始了相关培训。”李菊芬告诉记者,武汉市目前已将人文医生培训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课。在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普爱医院不仅为参训人员提供场地、教材,而且还提供午餐,全程免费。

周华军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对人文医生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只靠一家单位或者几个医生,肯定无法形成大范围的影响力和氛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