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现代医患关系之我见——一位从医近30年老医生的心里话

许全 华夏病理 1211 评论

现代医患关系之我见——一位从医近30年老医生的心里话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医务工作者被人们尊称为“先生”、“白衣天使”,能成为医生是人一辈子的骄傲。正因此,高中毕业后填写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全部填写了医学院校,并最终被省内的一所医学院入取。在医学院的三年时间里,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梦想着自己不久也将成为“先生”,被人称为“白衣天使”,自豪感油然而生。

1988年的那个夏天,我如愿以偿进入了这家到现在我都一直工作着的市级医院。尽管从事的不是我梦寐以求的内科或是外科工作,但因为那时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是财政全额拨款,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待遇差别不大,病人看病费用低廉甚至全额报销,医患关系融洽,我仍非常高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我还订阅了多本医学杂志,工作之余认真阅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从中汲取营养。

现代医患关系之我见——一位从医近30年老医生的心里话

不料没几年,医院就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被推向市场,政府拨款逐年减少,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医患矛盾逐渐凸显,医患关系逐渐变得不和谐起来,甚至走向对立。与此同时,为了抢市场争患者,病人逐渐成了“上帝”,而医务人员则被贬低为“打工者”,甚至被污为“白眼狼”。

在利益的趋势下,医院越建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而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工作还不行,要开周末门诊、周末手术以及假日门诊、假日手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为了职称晋级,医务人员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搞科研、写论文。如此的劳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医务人员整体的身体健康,在各个行业排比中处于下游水平。

然而,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甚至是身体健康的代价,换来的却是全社会的不满。病人说看病太贵太难,嫌医生接诊时间太短。疗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病人动辄骂人、打人、砍人,个别的甚至伤及医务人员的家人。医务人员的委屈无处诉说。

为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各级政府确实下了很大的力气,进行了很多的尝试,结果却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究其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一个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的老医生,我想说,要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和医患关系,除了政府加大卫生投入,理顺医疗价格体系和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建立医患双方的互信互任尤为重要。必须明确:患者不是“上帝”,医生也不是“打工者”。医生是人不是神,医生也有出错的地方。医生一旦出错了,如果没给患者造成大的损失,患者请多担待一点;如果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请医患双方坐下来好好交流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走法律程序,千万不要动用暴力。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永远处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之中,绝大多数疾病目前尚不能被治愈是医学现实。

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检查同样处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之中,随着各种新技术在病理检查中相继应用,病理诊断的标准不断被修正,过去诊断为良性的现在可能诊断为恶性,过去诊断为恶性的现在可能诊断为良性,不能因为现在的诊断标准改变了,就怪罪原来的医生给诊断错了。有的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客观指标能够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病理诊断不可能100%都正确(请参见《【三大原因】告诉你病理检查为什么不是绝对的“金标准”》)。

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是医生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对任何患者,医生都会尽心尽力。

现代医患关系之我见——一位从医近30年老医生的心里话


作者简介:徐连泉,男,50岁,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爱好文学,擅写时事评论及医学科普性文章,作品散见于《中国社区医师》、《健康山东》、《山东卫生计生》、《家庭健康》、《当代小说》、《鲁北文学》及健康报、健康时报、医师报、齐鲁晚报、德州晚报、德州日报等20余种杂志、报纸,并多次在征文中获奖。

责任编辑:涣涣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