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魏则西事件”后癌症免疫细胞疗法或迎转机,业内人士呼吁不能一棒子打死

《中国科学报》 480 评论

“魏则西事件”后癌症免疫细胞疗法或迎转机,业内人士呼吁不能一棒子打死

业内人士希望不要将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一棒子打死

“魏则西事件”,除了让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等成为众矢之的,也将癌症免疫细胞治疗的行业乱象再次曝光于众。

由于监管不力,一项还没有正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癌症免疫细胞疗法,却几乎在全国的三甲医院遍地开花。

5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违规医疗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并紧急叫停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这是继2015年6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准入审批调整后的又一次变局。

这也意味着,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无论是哪家医疗机构,只要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都须暂停应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

事实上,媒体披露癌症细胞治疗乱象并非首次,但收效甚微,而魏则西之死却将该行业推向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此次事件能够给相关管理部门一个警告,改变失控的局面,促使癌症免疫细胞治疗规范有序地运行,也未必是件坏事。

实际疗效并未得到验证

从被检出滑膜肉瘤到去世,魏则西只存活了两年时间。由于魏则西最后接受的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提供的癌症免疫细胞疗法,他的去世导致这项技术备受质疑。

事实上,癌症细胞免疫疗法是免疫疗法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提取人体中能够辨认并对抗非自我抗原的免疫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和加工,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让其摧毁或帮助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其常用的有T细胞、NK细胞、DC细胞和CIK细胞等。

魏则西接受的正是DC-CIK免疫细胞疗法,但由于他在接受该疗法时已经是滑膜肉瘤晚期,而滑膜肉瘤又是一种非常顽固且难治的罕见病,因此,魏则西的去世与其所用的细胞免疫疗法不一定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但值得关注的是,常用的非CAE-T等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到底是否有效,也尚未得到正规认证。

“有的病人接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以后生存多年,但因没有正规的大规模双盲临床试验的证明,这样的疗效须进一步确认。”长期从事肿瘤和免疫学转化研究的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时玉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癌症免疫细胞疗法,但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有的免疫细胞疗法已有部分临床数据,但由于临床试验不仅昂贵,而且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的设计和药物临床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上尚缺乏共识。

不仅如此,“由于癌症种类繁多,同一种癌症在不同个体又有很大的差异,也很难说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有效。即便CD19-CAR-T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一定特异性,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也不知道为何有的个体却会出现致命的副作用。”时玉舫补充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在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就一直没有很好地组织过一项规范的临床试验,从未通过一个很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明癌症免疫细胞治疗是有效还是无效。”

此次“魏则西事件”中,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曾称其技术系由斯坦福大学引入。但斯坦福大学方面日前回应称:并未与中国医院有过合作,与此次事件更无关联。

不过,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的“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癌症计划”项中显示,该医学院确有关于CIK细胞的研究课题,但该研究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待商榷。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也的确开展了相关的研究项目,但相关项目简介中的信息显示,尽管这种肿瘤免疫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攻克方向,但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仍然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并没有投入到临床治疗中。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仅处于研究期。”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CAR-T作为一种最新的细胞免疫疗法还没有正式走进中国临床,中国患者想要享受这一最新技术的福利依旧需要等待。

与监管缺位不无关系

那么,为何一项仍处于研究阶段,安全性及有效性都尚未论证的免疫疗法,却能够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盛行?

“国家已有相应的法规,主要是执行中出了问题。”时玉舫强调。

根据现有的法规,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免疫疗法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有着明确的规定。2009年3月2日,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划分为三类,细胞免疫技术被归于第三类,即安全性、有效性尚须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属于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并规定由卫生部门进行准入审批。

2015年6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颁布《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将第三类技术划分为三类:禁止类、限制类、普通类,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被划归“普通类”,并明确医疗机构自行决定临床应用,不用报国家卫生计生委许可或备案,但各医疗机构为责任主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机构可以随意使用免疫疗法,按照监管要求,凡投入应用的药品和医疗技术,都必须经过临床试验或研究的考验。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也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责。

然而,2015年这项政策一经出台,地方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变了味。

一位专家吐槽,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很多地区误读为新政给细胞免疫治疗开了“绿灯”,各地医院更是想做就做,明目张胆了。

但是,由于国家没有规范和标准,各家医院对这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范围、治疗程序的规定都很混乱。“到底什么样的单位可以用?什么样的病人可以用?医院自己都不知道。”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张晓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

韩忠朝也坦言,国家目前没有关于免疫细胞治疗的技术标准,什么标准的细胞可以用,什么样的不能用于临床,这些本应开始就由行政管理部门做的工作现在还是空白。

由于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复杂,种类多、差别大,对监管能力也的确提出了挑战。刘昌孝表示,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复杂的医疗技术,在细胞提取、扩增、回输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要采用不同细胞、不同的输注剂量和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细胞质量和数量不能做到很好的质控,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免疫细胞治疗的实施需要研究型医生和免疫专家的配合。

“现在,我们要通过魏则西事件进一步思考,更好地组织一批真正懂免疫、懂肿瘤、有责任心的科学及医学家认真讨论,更好完善法规和监管,让肿瘤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时玉舫补充道。

不可一棒子打死

“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叫停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大部分业内人士希望该事件能够给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带来正面影响,而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尤其不希望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局面。

需要肯定的是,从理论上讲,免疫细胞治疗的确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也被《科学》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是当前肿瘤治疗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刘昌孝表示,我国具有较高水平的肿瘤医院也在开展细胞免疫治疗研究。例如,天津肿瘤医院应用CIK细胞与IL-2联合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肾癌,其结果已发表于《临床癌症研究》杂志;2014年,《临床癌症研究》杂志报道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应用CIK细胞治疗可使三阴乳腺癌的三年复发率和中位生存率明显提高;2015年,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在《肿瘤免疫学》杂志发表了肝癌随机治疗的结果,CIK治疗组比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5.8个月;《癌症免疫与免疫治疗》杂志发表了一个研究结果,单独应用CIK细胞治疗应用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6个月。

“临床上癌症治疗的三大策略是放射、化疗和手术,虽然我们基本认可,但往往效果不佳。现代医生也在尝试不同方案,包括细胞治疗手段,盼望新一轮的精准医疗能带来奇迹。”时玉舫称,肿瘤细胞治疗有希望给一些病人带来奇迹,但不是一个方案包治所有肿瘤,治疗方法也不会只是停留在目前的手段。

不过,由于细胞免疫治疗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法,细胞不能够批量化生产,成本较高且价格昂贵,目前国内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缓慢。

刘昌孝表示,细胞治疗产品不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其应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为了推进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起草该类产品研发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南和临床试验技术指南,未经批准使用的这类制品均不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魏则西事件’之后,将有可能改变我国民营医疗行业无序的现状。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改变或许能够实现。”刘昌孝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