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我们谈论医生集团时,究竟在谈些什么

健康界 507 评论

摘要:无论是还处于单位人还是即将或已踏上社会人、市场人的医生,最终的核心都是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好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国的医改已进入深水区,主要目的是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分级诊疗让患者合理就医,让医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由此,医生多点执业的模式也逐渐被推向时代的前沿,看起来更合理的制度也慢慢被更多医生所接受和尝试。从万峰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伊始,这个在发达国家很普遍的“医生集团”名词就开始在国内医疗领域中传开,很多人说2015年是“医生集团元年”,也有人认为因为中国医疗体制和制度问题,“医生集团”在中国并无良机。

4月22日,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医疗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分享了自己对“医生集团”的观点,有的观点尖锐犀利,有的观点相对客观。如下。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当时国家还处于朝鲜战争时期,战争的车轮把原本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碾的更加粉碎。在那个饥荒遍野的时代,周恩来总理前瞻性的开始考虑“中国公立医疗体制”的建立,1955年制度得以转变,国家公立医院的架构得以建立,开始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仁爱医院、301医院等原教会医院统一改革转变为公立医院。自此,拉开了中国公立医院和中国公立医疗体制的序幕。

从1979-2009年,中国进行了多轮医改政策。2009年的医改又叫新医改,主要目的是解决普通基层民众的“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2015年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分级诊疗的推行激活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诊疗模式,将原来被垄断在三级医院的专家医生、医疗人才释放出来,把“走穴”和“飞刀”合规化、市场化。由此,“医生集团”应运而生。

我们不是中介,是帮助医生实现价值的助产师

“医生集团”是由多位医生组成、搭建或参与的联盟机构,通常以团队的形式“独立”行医,可脱离公立医院“阳光走穴”,自由之下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在美国医生集团模式已非常成熟,包括著名的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都是典型的医生集团。

据统计,截止目前中国共有100余家医生集团,自万峰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伊始,中国的医生集团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了大额投资。但业内许多专家对于医生集团的未来却各有看法,大部分人觉得医生集团一定是中国未来的医疗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有反对的声音担忧中国医疗体制的保守和禁锢,同时对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前景并不看好。

1)医生:医生集团就像伊甸园的苹果,好看却怕有毒

医生是医疗体制的核心,所有不以解放医生为目的的医改都是耍流氓。有些医生已经“出柜”,脱离体制尝试医生集团,这类医生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万峰、张强外,还有于莺、孙宏涛、刘兴鹏、伍锟等。他们是“医生集团革命”的先驱,作为首先吃螃蟹的人,在行业所有模式都还处于嗷嗷待哺之时喂出了第一口奶。

在我国270多万医生中,“出柜”者毕竟还是九牛一毛,绝大部分医生还在体制中享受计划经济的产物。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渴望又恐惧,害怕又担心。

他们渴望能够没有体制框架的束缚,能够随心所欲,能够有更好的收入并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他们恐惧被资本玩弄;他们害怕政策环境还不够成熟,害怕商业医疗保险不完善,害怕在外面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的品牌不够有影响力,离开了大庙就没有患者追随,门可罗雀。

他们也担心,担心除了专业能力外,管理能力和商业运作能力不太擅长。更担心没有大庙做靠山的医疗风险。

所以许多明智之士在观望、在准备、在尝试,希望医生们真正想好了去向,做好了准备,再出柜。

2)医院:你要走 我尊重,你且行且珍重

医院是医生孵化器,培养医生成长,承担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任。好的医院是医生成长的沃土,有着一流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制度,但相较发达国家,中国的公立医院医生收入相距甚远。这是种植在众多医生心底的矛盾种子,专业能力越强,越为矛盾与纠结。

众所周知,中国的医疗处于倒金字塔结构,好的医生太少。而资源的集中让原本短缺的医生资源更是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据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统计,到2015年,中国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数只有公立医院的十分之一。

多点执业、特别是优秀专家医生的多点执业刻不容缓,但公立医院的老医生已廉颇老矣,优秀医生的中坚力量大多在40岁左右,这些医生是各个医疗机构都在争夺的优质资源。当然医院也不想放手,但大多院长还是胸怀宽广,尊重医生自己的选择。实际上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3)药企:陪你玩儿,带你玩儿,比你还会玩儿

合资药企由于过多严格的合规要求,触角不敢乱伸,只能在精神上支持、思想上鼓励,没法有更多的动作。虽然是中国医疗深度的参与者,但在这些先进的探索中也只能沦为看客。

国内药企以益佰药业为例,已开始对“医生集团”更多的探索,利用资源和资金优势,大力的发展医生集团,走“重资产”路线。

其他有钱有资源的“土豪”上市药企也在观察和尝试,寻找更有价值的“医生集团”注资,投资未来。土豪老板们也可以在圈子里多一些聊资和逼格。

4)政府:注意风险控制,别给我找事儿啊

关于“医生流动”对激活医疗资源的作用,卫计委从十年前就在考虑了,但苦于利弊权衡和风险考虑,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一项制度的制订和推行需要各个“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一直以来推出的政策也都相对保守。

对于“医生集团”的模式,政府实际上是支持的,也认可医生集团对分级诊疗的推动作用。更希望通过医生集团的模式将优秀的医生下沉到基层,真正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让9亿的农村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很好的诊疗服务,治好95%的疾病。

只是在医生集团拓展的实践中,需要更多的风险控制,安全第一不出事儿,就好。毕竟维稳还是首要任务。

5)资本:改革创造大量机会,快速进入,抢滩登陆

往后看,1984、85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那时大多都是单位职工,少数个体户被人各种看不起,后来个体户成为了企业家,而职工们从计划经济的国企单位职工改制成逐利的私企单位职工,反而没了保障。少数探索未来的先驱总是被人关注、观望,但改革创造出的大量机会让胆大敏感的人四处敛财。

再往后看,在扁鹊时代就有了“医生集团”这个模式,扁鹊同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生工作室。古时的医生都是自由执业的,如今的浪潮不是创新,也不是重复,是“螺旋式的升华”,让医疗模式更适合现在的时代和社会,结合互联网迸发成长。

看未来,是垂直医疗的时代。资本市场认为,未来的医生一定是在医生集团工作,医院只是一个治疗的平台。同时医疗资源下沉,病人看病体系从集中化逐渐转变为社区化、家庭化、私人化。由此将对医生集团的发展添加大量的势能,而如今中国的医疗产业还处于价格洼地,在逐步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径上,涌现大量机会,应快速进入,抢夺资源,抢占高地。

但是在通向未来的探索之路上总免不了牺牲和流血,资本市场更倾向选择拥有以下几个优势的医生集团:

①创始人有较高的个人品牌,有领导力和医学专业性;

②医生集团有独特(最好垄断)的技术;

③完善的商业医疗保险解决方案;

④较好的运营团队和管理团队;

⑤具有较高的商业运作能力;

⑥可复制的模式,及同行较高的模仿门槛。

医生集团的未来在哪里?

正如大多数专家而言,我认为医生集团的未来肯定是大势所趋的,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就医模式。

但那是未来,脚下的路还有不少的羁绊,医生的踌躇不前、推进动力的不足以及医疗模式的不开放都是眼前的挑战。

最快今年6月就要推行部队医院的医疗制度改革,貌似要以部队医院为首重新洗牌。有消息称近两年也会有“消除体制”的新政策,这都是国家对医疗行业的重视和对趋势的判断,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医生和造福患者。我们期待。

我想无论是还处于单位人还是即将或已踏上社会人、市场人的医生,最终的核心都是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好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无论你们处于什么样的平台,只要你们能用心用情对待患者,你们都是大家心中的“名医”!

当每一位医生都具有优秀的专业主义精神和契约精神之时,就是天下无医闹之日。

(来源:健康界)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