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韦立新:《诊断病理学杂志》创刊20周年抒怀

 华夏病理 270 评论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20 年弹指一挥间。20 年前,《诊断病理学杂志》还是一株刚刚破土的小苗,20 年后,已经扎根沃土,舒枝展叶了。

20 年来,本刊始终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和正确的学术导向,始终坚持准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始终把文章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作为审稿和定稿的第一标准,研讨与授业并重,科研与临床兼顾, 紧紧围绕病理诊断的主题,及时发布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反映诊断病理学领域的新思想和新进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杂志走过的日日夜夜,每一点提高和进步无不凝聚着全国病理界同仁的关注和厚爱,无不凝聚着各医疗机构和学会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无不凝聚着作者和编审人员的睿智和缜密。刘彤华院士,李维华、丁华野和周晓军教授殚精竭虑,带领编辑部实实在在夯基础,认认真真谋发展。很多德高望重的专家为基层病理工作者撰写文章,深入浅出地探讨病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亲自为年轻人回复信件和修改文章,于不成熟的见解中提炼闪光点。渐渐地,《诊断病理学杂志》成为初学者的启蒙老师,成为中年骨干们的良知益友,成为大师们展现风采的舞台。近些年,一批海外华人病理学家通过杂志,也找到和国内病理学界交流的窗口。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创新是想别人没有想、不敢想、想不深的问题; 说别人没有说、不敢说、说不清的话题。创刊伊始,编辑部就坚持公平、公正,容许不同观点,鼓励畅所欲言,既注重厚积薄发, 在酣畅淋漓中表述精辟见解的雄文大作;也发掘平淡中见真知,细心观察、注重资料收集和潜心思考的个案报道,并在刊登格式上给予关照。一批罕见、少见病例通过杂志为广大基层病理工作者所熟识和掌握,为病理界同仁回避风险保驾护航,为健康医患关系做出了贡献。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发展本无涯,创新无止境。过去的20 年,是病理学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20 年,是传统病理学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彼此融合的20 年,是病理学依靠电子技术走向全球共享的20 年,病理学这个古老的学科, 正在科技发展大潮中焕发出青春。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群, 我们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患者,我们有理由也有条件为病理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迎来诊断病理学的春天吧!

                                           《诊断病理学杂志》第三届副主编、第四届主编  韦立新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