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子宫内膜黏液性增生病变概述(五)

强子 华夏病理 179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黏液癌

胃肠型黏液癌

胃肠型黏液癌是一种可能有独特临床病理意义的黏液癌新亚型。该肿瘤为形态学呈胃型、或肠型、或二者形态均有的细胞构成。尽管其诊断标准还不明确,但已被第五版WHO肿瘤分类纳入。

文献中报道的19个病例分析,患者年龄32-85岁,平均62.9岁;其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排出黏液、腹痛,也有偶见病例。3例表现为肿物且有大体描述者,直径4.5-6cm。形态学描述不一,完整的形态谱系还在研究中。前述19个病例来说,大致可分为:(1)类似胃型宫颈管腺癌的胃型形态,约占所有报告病例的42%;(2)具有杯状细胞或Paneth细胞样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肠型形态,约占42%;其余16%为两种形态均有。

对于胃型黏液癌来说,其典型变为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或透明表现的细胞呈乳头状或腺样结构,细胞分界清晰。有研究称,4例该肿瘤中有3例表现为中等程度细胞学非典型,即细胞核大小不一,深染,核仁显著,核分裂多见;第四例仅为轻度非典型。胃型黏液上皮(有时伴轻度非典型)可见于相邻子宫内膜,且可与恶性病变间有直接过渡。可有显著炎症细胞簇。

子宫内膜黏液性增生病变概述(五)

8. 胃肠型黏液癌。本例具有显著形态学异质性,如主要为乳头状区域、局灶腺样生长,细胞形态为胃型,但局灶有杯状细胞。

文献中报道的病例有些是单纯性胃型腺癌,而有些则是子宫内膜样癌、局灶有胃型上皮区域。有作者强调了形态学异质性,如黏附性差的细胞形成低分化区域,细胞核高级别,印戒细胞特征;还有一系列可能会类似普通型黏液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的形态表现。肠型形态的肿瘤则在胞质为黏液或嗜酸性的柱状细胞或立方状细胞背景中有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

目前对于胃肠型黏液癌免疫表型研究的病例数还较少,也还不能得出结论认为主要为肠型形态者免疫表型不同于主要为胃型形态者。文献中报道的肠型形态病例一般表达CK7、CK20和CDX2,不过也有报道称CK20阴性;ER、PR和PAX8多为阴性,CgA和Syn表达情况不一。

有研究者提出胃肠型黏液癌的五条诊断标准:(1)胃型形态和/或有杯状细胞的子宫内膜腺癌,且无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的证据;(2)无子宫内膜样癌成分;(3)宫颈完全取材,未见累及腺体及间质;(4)ER不表达或极低表达(<5%);(5)一项或多项胃肠型标记(如MUC6、CK20、CDX2)、至少局灶表达。该标准中要求并无子宫内膜样癌成分,这一点仍有待进一步验证;作者建议对这类病例分类为胃肠型黏液癌和子宫内膜样癌混合的混合性黏液癌,并备注各自比例。

上述资料说明,胃肠型黏液癌的诊断标准还并不明确;不过,还是要将其与类似病变区分出来。出现下述形态应考虑胃肠型黏液癌可能:(1)在癌旁有伴胃型或颈管腺体分叶状增生样的黏液化生;(2)癌细胞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或透明,细胞分界清晰;(3)腺癌中有杯状细胞;(4)子宫内膜癌中的形态学特征不明确、但仍主要为腺样或乳头状。

免疫组化可用于排除子宫内膜癌的罕见亚型:据报道,ER和PAX8在胃肠型黏液癌中不太可能出现弥漫阳性表达,这与普通型黏液癌中多为阳性、且表达较强是相反的;胃肠型黏液癌中应至少表达一种肠型标记(CK20、CDX2)或胃型标记(MUC6、HIK1083),但都不完全特异。至少3%的子宫内膜癌会表达CK20和/或CDX2;虽然HIK1083对于胃型分化较为敏感,但一方面既不敏感,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并没有这个指标。相反,MUC6高度敏感,但并不特异,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来说,高达66%会表达MUC6,其中90%的阳性病例为中至强阳性,8%的阳性病例为弥漫着色。

此外,存在黏液腺可提示罕见的胃肠道来源转移癌、或原发的子宫卵黄囊瘤及畸胎瘤。总之,胃肠型黏液癌的诊断最好是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综合分析的结果,尤其是活检标本更是如此。胃肠型黏液癌并不推荐进行FIGO分级。

根据文献中报道的病例,胃肠型黏液癌应和普通型黏液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区分开,因为有限的数据表明胃肠型黏液癌临床上具有侵袭性。有一项19例的研究中,13例有随访结果,其中5例随访未见病变证据,但有3例持续时间短,2例为低级别、分期早的子宫内膜样癌伴少许胃型成分;有5例随访至7、8、21、36个月时死亡,其余3例仍带病生存。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子宫内膜黏液性增生病变概述(一)

子宫内膜黏液性增生病变概述(二)

子宫内膜黏液性增生病变概述(三)

子宫内膜黏液性增生病变概述(四)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