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
献给初学者:6年免疫组化经验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学习,在论坛内学习、请教,并结合实践操作,我经历了初级——查找资料和摸索方法;中级——问题求助和不断总结;高级——难题解答和经验分享这三个阶...
-
-
高级别子宫内膜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与诊断的挑战及建议(编译二)
申彦 编译高级别子宫内膜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与诊断的挑战及建议(编译一)--- 未分化癌和去分化癌 ---未分化癌是一类形态相对一致的肿瘤,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大小,呈...
-
-
鼻咽癌活检标本的诊断问题(三)——连载
鼻咽癌活检标本的诊断问题(一)——连载鼻咽癌活检标本的诊断问题(二)——连载活检标本中诊断鼻咽癌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挤压严重、淋巴细胞容易与肿瘤细胞混杂、散在...
-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表现及治疗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NEC)极为罕见,仅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2%~3%。目前有关pNEC...
-
-
最大宗的“宫颈细胞学非典型腺细胞病例组织学”随访研究报告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 王志莲博士[导读]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宫颈细胞学的筛查,尤其是液基细胞学的应用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意义重大,近年来,宫...
-
-
一文了解组织细胞肉瘤
组织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均表现为组织细胞特征。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其实最初二十世纪七十...
-
-
汗腺癌和大汗腺癌
汗腺癌定义汗腺癌(hidr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是汗腺瘤对应的的恶性肿瘤,在某些病例中可以检测到残留的汗腺瘤。未发现良性残留的肿瘤可能是从头发...
-
-
删繁就简学习皮肤附属器肿瘤(五)
编译整理:强子删繁就简学习皮肤附属器肿瘤(一)删繁就简学习皮肤附属器肿瘤(二)删繁就简学习皮肤附属器肿瘤(三)删繁就简学习皮肤附属器肿瘤(四)删繁就简学习皮肤附...
-
-
读文献,学病理-伴怪异细胞核的子宫平滑肌瘤(二)
LBN组织病理学及鉴别诊断组织学评估仍是诊断LBN的主要方法。大体上,LBN可表现为多种颜色及质地,如轻度质软至稍突出切面,直径平均为7cm。LBN是典型平滑肌瘤细胞背景中存...
-
-
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lin Exp Pathol 2014 Jul; 30( 7) 777-780作者:刘德纯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病[...
-
-
当组织学与细胞学不符时应该怎么办?
▌作者:徐连泉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不久前,老家的一位亲戚打电话给我说,他媳妇在县人民医院开展的宫颈癌筛查活动中,TCT诊断高级别病变,建议宫颈活检,而宫颈活检是慢性...
-
-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是发生于肝脏、脾脏和胃肠道的肿瘤,EBV+炎性FDCS作为FDCS的一种亚型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预后差的腹腔结外FDCS不同,EBV+炎性FD...
-
-
郑杰教授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 郑杰一、诊断用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泛指所有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根据分化程度,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高...
-
-
卫计委刚刚发布的文件,要给全体医护加薪!
此次“十三五”人才规划在“钱”的方面没少提及,规划重点任务就是,补齐短板,加强基层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所以薪酬也重点向基层医疗服务方面倾斜。医护涨工资,同岗同...
-
好消息:书店开通!
好消息:书店开通!北京科技出版社将负责网友们的购书事宜,很快将会有更多新书推荐给网友们。
-
-
你知道自己的胃龄(胃的年龄)是多少吗?
作者:纪小龙,著名病理学家,从医40余年。原解放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教授与主任医师。我们每个人应该都知道自己的年龄(出生至今的生存时间),此外可能还听说过生理年龄...
-
-
基于实用,不断创新,追求完美 | 记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主任毛荣军的积极探索精神
▌供稿: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目前是佛山市病理科唯一的十三五重点专科,近年来在国内中医院病理科同行中异军突起,其影响力已在省内外得到同行的高度认...
-
-
文献速递-黑素细胞肿瘤组织形态与BRAF基因融合的关系
简介随着分子病理的进展,黑素细胞肿瘤的遗传学特征已越来越明确,甚至2018年版皮肤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方案中,前驱病变发生黑色素瘤的途径就是根据遗传学改变、解剖部位...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彤华:警惕病理科陷入尴尬境地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2/253810.shtm?id=253810刘彤华院士:警惕病理科陷入尴尬境地■本报记者 张思玮“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会发觉已经无法挽回。”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病理学家刘彤华在盘点...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