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一)

强子 华夏病理 359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二)

如果肿瘤性病变诊断算是病理医师势沉力猛的外功,那么非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则属于内功无疑了。本期我们选择密歇根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病理专家Hall、Appelman在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官方期刊《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就自身免疫性胃炎所撰写的文章进行编译,希望有助于各位病理同仁对该病变的了解和掌握。

病理诊断

自身免疫性胃炎需在内镜活检标本中进行组织学检查才可做出诊断;血清检测自身抗体可用于辅助诊断。既有胃窦、又有胃体的黏膜活检标本中,要有正常胃窦黏膜、炎性改变的异常胃体黏膜才能做出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诊断。具体组织学表现会因活检时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早期,病变特点为泌酸性黏膜固有层弥漫性、基底处为主的炎症。其中的淋巴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并混有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可见淋巴细胞斑片状浸润腺体,可见凋亡小体。病程早期可见多种上皮化生,如黏液腺化生(又称假幽门腺化生)、胰腺腺泡化生、不成熟颈部细胞增生。萎缩程度不等,但早期残留的壁细胞可因为胃泌素增多而增生,形成小的息肉状结节,此时称之为泌酸腺假息肉(oxyntic gland pesudopolyp),其中含有泌酸黏膜的所有细胞类型,包括主细胞。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一) 

图1. 自身免疫性胃炎中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在黏膜底部更为显著。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一) 

图2. 自身免疫性胃炎中的黏液腺化生。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一) 

图3. 自身免疫性胃炎中的胰腺腺泡化生。

随着病变进展,泌酸性黏膜显著萎缩,并伴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浸润;这一时期炎症基底处显著的特点逐渐变得不明显。早期可见的化生性改变此时还存在,但肠上皮化生也逐渐变得更加显著。前述ECL细胞开始增生。如同时对胃窦处黏膜进行了活检,则可见G细胞增生。病程后期的表现与此类似,泌酸性腺体几乎完全消失,上皮显著化生性改变,ECL细胞增生,但炎症程度减弱。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一) 

图4. 自身免疫性胃炎中的肠上皮化生。 

ECL细胞的增生提示有高胃泌素血症,且这一增生程度与萎缩程度平行。由于ECL细胞增生仅见于胃体腺显著、弥漫萎缩的情况下,因此病程早期活检中可能无此增生。ECL细胞的增生可以呈单细胞、列兵样,也可呈结节状。ECL细胞较小,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腻、分散。存在ECL细胞增生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特征;此外,也是1型类癌瘤(carcinoid tumor)的前驱病变。

自身免疫性胃炎内镜活检中最常见的病变为增生性息肉,可见于10-40%的患者。这些息肉大部分为无蒂,直径小于2cm,常为多发。息肉数量众多的时候可类似息肉病,如果活检未对周围黏膜进行取材,则可能漏诊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早期也可出现前述泌酸腺假息肉。

如果内镜医师未对胃窦、胃体/胃底进行单独取材并分别标记送检,则自身免疫性胃炎情况下镜下确定活检部位可能很困难。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胃体黏膜泌酸性腺体完全缺失时,由于此时泌酸性腺体被化生性黏液腺取代,因此可非常类似胃窦处黏膜。对于胃窦黏膜及胃体黏膜放于同一器皿送检的情况,可以进行胃泌素免疫组化染色来区分标本部位:G细胞仅见于胃窦黏膜。所以免疫组化胃泌素染色,可以在胃窦黏膜处发现阳性着色的G细胞,而胃体及胃底处的泌酸性黏膜并无胃泌素着色。

CAP文献学习-自身免疫性胃炎(一) 

图5. (上)免疫组化胃泌素染色,正常胃窦黏膜可见G细胞着色;(下)免疫组化胃泌素染色,该处黏膜为阴性,提示为胃体处黏膜。 

鉴别诊断

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多灶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腺体萎缩表现的慢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性胃炎类似。按照本文原作者意见,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局限于胃窦,但对于胃癌好发地区来说,则可以表现为全胃的炎症。因此,从世界范围来说,将该病视为胃腺癌的癌前病变。约75%的病例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 

病理学方面,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萎缩、黏液腺化生、肠上皮化生,这些均类似自身免疫性胃炎,但无ECL细胞的增生。此外,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血清中也可存在自身抗体。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鉴别非常关键,因为前者有进展为腺癌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弯曲杆菌,由此导致的胃炎要比自身免疫性胃炎常见的多,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50%。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之间可能有一定相关性,但目前仍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疾病类型。

自身免疫性胃炎局限于胃的泌酸性黏膜,而胃窦并不受累。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在胃窦处最为显著,也可累及胃的其他部位。自身免疫性胃炎中的炎症细胞浸润在基底处最为显著,而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则表现为黏膜固有层中浆细胞呈弥漫性、表浅型浸润,腺体颈部有中性粒细胞,形成活动性炎症。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中并无自身免疫胃炎的ECL细胞增生。任何类型的慢性胃炎均可出现泌酸性腺体的破坏,但在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中这种破坏是局灶性的。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Hall SN,Appelman HD.Autoimmune Gastritis[J].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9,143(11):1327-1331.

DOI:10.5858/arpa.2019-0345-RA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